小米生态链怎么加盟(北京蜂巢的创业之路)

近日,有限公司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小米和顺为资本领投,正式成为了小米生态链企业大家庭中一员。

作为创始人,夏勇峰的身份也发生了转变。

其早年任职小米生态链副总裁,主导定义了米家扫地机器人等多款爆品,是公认的产品专家,而现在,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创业者。

产品专家夏勇峰,创业者夏勇峰。

他的思考总是那么深度,总是给我们启发。我们翻阅了他近万字的内部分享、知乎回答和公开演讲,整理出如下精华,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01

关于产品

砍掉对应功能后,如果什么都不剩

那只能证明,一开始你什么都不是

 

1、我喜欢做减法,砍掉可有可无的功能。

在做智能硬件上,我们不是为了智能而智能,如果智能给用户带来了麻烦,而不是方便,我们应该把智能干掉,因为用户的方便更重要。

2、如果用户无法在自己的观感和使用中感受到革新、优雅、人性,那即便它有,也是没有。

3、在现在的环境下,我们应该提供有限的资源单点突破。

在产品定义上,只需要想一到两个足够高的制高点,在其他地方能用标准化和成熟技术的,就用标准化和成熟技术;能用被大家验证过的方法,就用被大家验证过的方法,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风险。

大幅度复用目前的产业,整个产品的风险也会比较小,但前提是一定要有足够高的一到两个制高点。

4、一代产品的创新点最好就一两个,创新点多了我觉得并不是一件好事。

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光靠创新是不够的,必须要提高效率。

不仅是管理的效率,也包括定义产品和功能的效率,因为做产品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纠结的地方。为什么我说创新点多了不好?就是创新点少,你才能明确,明确之后才能提高决策的效率。

5、做智能硬件,要避免走火入魔。

我们经常说,有时候脑洞开得好,有时候脑洞开得不好。做一个产品,新增的功能会增加很多开发成本,到最后可能并不是用户必需的。

6、做产品时应该同时开发几款?毋庸置疑,最好的答案是 1 。

它带来的好处,不仅是让团队能更聚焦,同时在发布时,也能让公司资源以及用户的关注点非常集中。

但这一点在硬件产品上其实非常困难,尤其是第一代,因为它存在一个悖论:

你希望让用户以尽量低的成本进行尝试,也让销售数字变得好看;但与此同时,你又希望让产品能做到最好,这意味着你会一次次忍不住去尝试更高性能的元器件和更好的设计,它是售价的敌人。

我们在做产品时,也经常会陷入是否要用“标准版+Pro”双产品组合的无尽思考。如果产品不是“1”,很多时候决策会变得更简单——虽然执行会变困难,但这往往不是决策人考虑的第一要素。

如果不是有不可抗力,选择“1”几乎是必须的,虽然这其实更需要勇气。

7、用“回到未来”逻辑,判断产品靠不靠谱。

基础:某创新产品,但没有突破性技术,不存在现有大市场(这非常常见)

判断过程:

①我们都不是最聪明的人② 我们也不可能有那个运气,想到一个世界上之前没有任何人想到的点子③ 所以在我们做出这个创新前,起码有100个人想到过这个创新点④ 如果这个产品有很好的前景,他们几年前开始做,哪怕90个人失败,也该有10个人成了⑤ 可是现在没有看到这种产品的较大的市场⑥ 为什么大家都没做成

有些产品,由此发现了大家没有做成但自己能做成的原因,变得更聚焦,但大部分没法通过验证。

有时候一些团队想产品会想到魔怔,当太过深入研究完细节后,会认为自己要做的事情无比靠谱,只是欠缺一些小的关键点,比如一点钱或一点资源。

但很多时候,他们可能只是将别人的失败,又重复了一遍而已。

02

关于商业

大项目,追求完美是相对的

但项目越小,完美就越趋于绝对

1、有时候,热销或市场追捧,带来的市场价值会被人所忽略,更多人不愿意对这些难以评估的回报作太多考虑,因为“售价”、“成本”才是更清晰可见的。

2、如果说人的进化在于对工具使用的不断升级,则我们正在面临一个工具再次革新的时代。

3、如何把团队做“轻”是个永恒的话题,尤其对硬件公司来说。

总而言之,我们希望每个团队都是一个精悍的特种部队,聚焦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实现精准打击,而工厂和资源,则是需要一遍遍去寻找的“航母和卫星”,它不是你的主要业务。

4、只要有利可图,你的模仿品就会快速兴起,比你所预料得要快得多。

如何预防这个问题?答案是几乎不可能,哪怕你已经是按照成本价销售,它们也仍然能从低配或者选用垃圾元器件来获得差价利润。

在这个时候,只能缩减它们可能的利润空间,同时尽快完成大规模销售,让想要购买的用户都能买

5、要发现真正的大众需求,不是要去看统计数据并根据数据做功能,而是要将所有用户看成一个用户,看他有哪些基本需求——如果每个用户需求是一个圆圈,那这些基本需求,就像是所有圆圈叠加到一起之后,交集的那个点。

甚至有时候为了交集,要抑制一些小众的需求,制造更多人公平和顺畅的应用环境。

6、我(之前)负责的生态链公司,有些做的产品就像封面报道,有些则像快稿。

成立时间相差不大,前者可能做了一年产品的mockup还没出来,憋两三年,以后出来必然就奔着牛逼去了;后者则哪怕活儿再细,一年怎么着也有两三个产品能发,还能单点击破。

前者立项时让人非常兴奋,后者则平平无奇,可做着做着,后者的意思就觉出来了,因为你能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带来一种“可控”的愉悦感。

你把它拿在手上,琢磨到底大家会怎么打开它,大概有三五种可能性,一种一种去试,找到问题,然后验证合理性;到底该是什么样,哪儿磨砂哪儿亮面,磨砂要磨到什么程度;颜色在电脑里看什么样,印到纸上什么样,产品各个角度看起来什么样,用透明盒子挡着什么样;撕口文字怎么排布,和盒子的关系怎么摆,用的胶要多黏……一点点体验,东西小,产品功能简单,试错和改进很快。

这些细事要放到一个“封面级”产品上,那绝对让人欲哭无泪,工作量令人发指。

 

任何的大项目,追求完美都只是相对的,但项目越小,完美就越趋于绝对——想象一下清洁一个房间和清洁一块木地板的区别。

这个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硬件产品所构成的,世间万物,有人类参与的都叫产品。所以东西都要人做,大的好还是小的好,没有定论。但是如果有人问我,你要卖糖水还是改变世界?我当然选择卖糖水。

更何况,如果能参透怎么卖糖水,谁敢说它没法改变世界呢?

谷仓最近新建了「企业高管学习群」,不定时推送一些最新的认知及做爆品之道。​​​​​​​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e25AgQ8UAFcAlZR.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

  • 如何成功创业(小米生态链企业CEO们的经验之谈)

    所有走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3月1日,谷仓创业学院开年论坛在北京举行,6位小米生态链企业CEO分享了他们每个人的「年度思考」,他们的经验都来自于一线、来自实战,不一定对每个人都适用,但保证真实。2019,创业者需要一线经验,需要重塑「燃点」! 姜兆宁米家LED台灯负责人

    2024-12-11 02:22:16
    39 0
  • 什么是生态链企业(融资36亿的生态链企业经营论)

    小米生态链企业「追觅科技」今日官宣获得36亿C轮融资。本轮投资由华兴新经济基金、CPE源峰领投,碧桂园创投战略投资,云锋基金、磐泽资产、北京泰康投资、天行者资本、嘉实投资、达晨财智等跟投,老股东小米集团、顺为资本、IDG资本追加投资。追觅科技为谷仓早期参与孵化投资

    2024-12-11 02:21:20
    40 0
  • 什么公司最容易上市(这家小米生态链公司获得3亿元融资)

    近日,小米生态链企业「Yeelight易来」完成3亿元E轮融资。自2012年成立,易来已完成7轮融资,小米集团和顺为资本在2013年和2018年先后进入。易来是一家垂直于无线照明领域的新型企业,全球累计出货量超过5000万件。公司拥有完整的智能照明产品线,覆盖家居照明、商业照明、智

    2024-12-11 02:19:54
    60 0
  • 小米生态链是什么战略(建议收藏的干货)

    2017年9月1日,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小米生态链掌门人刘德在混沌Mini创业营分享了小米和小米生态链一路走来的经验。演讲持续两小时,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将其中的精华整理发布,共约16000字,阅读约需40分钟。全文很长,但非常值,建议纳入收藏夹。大公司是时代造就的其实在中

    2024-12-11 02:17:58
    52 0
  • 如何构建企业生态链(解析生态链策略)

    商场如战场,谁都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探索的核心是人,是组织。 组织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航母型组织,巨大无比,有资源,有人脉,有资金,但是缺点就是不灵活,调头起来不方便;第二种是特种兵式组织,非常灵活、机动,但一个巨浪打过来,小船就容易翻船。 如何把大公司的资源

    2024-12-11 02:07:29
    41 0
  • 生态链企业是什么意思(2022小米生态链的最新思考)

    随着新消费市场浮躁出清,逐步走上理性、健康发展的路程,小米生态链的“爆品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更落地的执行。关于未来,小米生态链总经理屈恒表示:1.爆品的重新定义是聚焦于用户真实需求的可迭代产品,不仅爆的快还要爆的久;2.公司80%的精力做常规效率改革,剩余20

    2024-12-11 02:05:31
    33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