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敦品厚德”,道家“尊道贵德”,中国古人的文化极为重视德行,所以在广大的社会人群中,当老师的要有师德,练武术的要有武德,当医生的要有医德。《大医精诚》就是论述医德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是习医者所必读。唐朝著名中医学家孙思邈著述了《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便出自其中;
■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的名家,有“药王”之誉,他所著《千金方》中,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模范,成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至伟的人物;
■孙思邈所言“大医”,不是传统认为的中医,更不是江湖小医。那什么是“大医”呢?要先看医德。《大医精诚》论述了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品德修养要绝对高尚,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才是真正的“大医”;
■做医生是要有先决条件的。《大医精诚》中说,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无求,以慈悲之心拯救人的痛苦,不管患者贵贱贫富,老幼美丑,仇人还是亲人,都要像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同样看待,不可以考虑自身的利弊得失,甚至身家性命;
■道教有济生救世的本怀,而孙思邈是一位著名的道士,他在《大医精诚》中特别指出:以往名医治病多用活物,是因为畜牲是低贱的,而人是高贵的,但从爱惜生命的角度来说,人和畜牲都一样,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任何生命都憎恶的,何况是人呢!所以孙思邈说:“杀生求生,去生更远”,意思是,以杀害牲畜的生命来保全人的生命,其实是离开“生”的道义更远了;
■孙思邈曾拒绝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授予的官职,但从不拒绝病人求诊,他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大医精诚》更是广为流传,影响深远,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直到现在,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仍用它作为医学誓言,要求每个医生都要秉承“大医精诚之心”。
本文来自阿文吹水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fefB2pVVgdRB1Q.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