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前的《平原游击队》:仅用49天完成,李向阳成为“全民偶像”

前言:

而今小伙伴们对“电影平原游击队”大约比较讲究,各位老铁们都需要剖析一些“电影平原游击队”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有关“电影平原游击队””的相关知识,希望咱们能喜欢,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0年,大银幕上最常见的的无疑是各种“英雄形象”。

像是《铁道游击队》里的刘洪,《林海雪原》里的杨子荣,《烈火中永生》里的江姐和许云峰,这些光辉伟岸的革命英雄都曾在那一年代受到亿万观众的崇拜。

1955年上映的影片《平原游击队》作为那一年代的经典,同样缔造了一位深入人心的英雄人物。

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平原的游击队在“反扫荡”的过程中与日军的斗智斗勇,其中游击队长李向阳的形象收获无数观众的拥趸,至今仍然盛名不衰。

01、很多情节来自导演亲身经历

在《平原游击队》之前,新中国电影在“抗战”题材上一直缺少一部代表作。

虽然也有《吕梁英雄》《新儿女英雄传》等抗战题材的影片,但数量相对较少,也都没有引起太大反响。

直到1954年,时任电影局副局长的陈荒煤看到根据剧作家邢野的话剧改编的剧本《平原游击队》,便产生了将其改编为电影的想法。

他第一时间想到了导演苏里,因为苏里经历过抗战,上过战场杀过敌人的经验。

但苏里接到任务后却有些犹豫,因为自己此前从没导演过这一影片,感觉自己难担重任。

直到看过剧本后,被故事深深打动的苏里改变了想法,找到陈荒煤表示自己愿意接下导演的任务。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影片拍摄,他向陈荒煤提出把自己非常熟悉的另一位导演武兆堤找来,和他一起完成影片的拍摄工作。

得到陈荒煤的同意后,苏里、武兆堤以及副导演赵心水便前往河北冉庄调研,参观了为躲避日寇挖掘的地道,听那些亲历抗战的村民们控诉日军的罪行,搜集到不少珍贵的剧本素材。

经过商议后,苏里他们决定按照“惊险片”风格来拍,这种“悬念丛生、一波三折”的故事也最容易得到观众的喜爱。

因此影片不只能单纯表现我方的智勇双全,同时也突出了松井等敌军的狡猾和多疑,游击队和村民几次三番陷入危局。

比如听到炮楼被炸毁的消息后,松井没有着急去查看,反而猜出了李向阳的诱敌战术,继续在村子里寻找游击队隐藏的地道。

当李向阳等人埋伏在前方准备进行伏击,松井部队却杀了个回马枪,回到村里对村民们严刑逼问。

正是这种势均力敌的正邪较量,让整个战斗过程十分惊险刺激,也让观众深切体会到游击队想要战胜敌人的艰难。

与此同时,苏里导演在原剧本的基础上,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情节上进行了一些设计。

比如片中的小宝子这个孩子的形象,很大一部分来自苏里一直难以忘记的一段往事。

抗战时期苏里在太行山地区养病时,突然遇到日军进村搜人。

情急之下,照顾他的老大娘让小孙子往外跑吸引鬼子的注意力,苏里脱离了危险,小孙子却被鬼子杀害······

同样在电影中,小宝子因为不肯说出游击队的下落被松井杀害,而他之前捡到的那颗子弹,被苏里设计成一个重要的工具。

影片最后,李向阳正是用这颗子弹击毙了松井,为小宝子报了仇。

在三位导演的精心打磨下,电影剧本在两个多月后顺利完成,之后便进入选角和拍摄的阶段。

02、缔造“李向阳”和“松井”两大经典形象

相比于剧本创作,影片的“选角”着实让几位导演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周折。

对于李向阳这一角色的人选,三位导演从电影厂到部队寻了个遍,也没找到特别合适的男演员。

就在陷入僵局之时,苏里猛然想起曾主演《六号门》《英雄司机》等片的演员郭振清。

苏里看过郭振清演的话剧,他还记得郭振清身高大挺拔的外形,特别是那股不愿服输的劲头,都和李向阳的形象气质特别契合。

就这样,郭振清得到了出演李向阳的机会,但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也经历了不少历练。

比如为了改掉郭振清开枪喜欢闭一只眼的问题,进行了上千次的射击训练。

为了表现李向阳骑着马拿着枪的英雄气概,从没有骑过马的郭振清摔了无数次,最终学会了骑马。

在一次次的历练之后,郭振清对角色把握也越来越好,棱角分明的脸上充满自信和笃定。

最终郭振清完美地将角色跃然于银幕上,出色的演绎也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自此郭振清声名鹊起。

另一方面,作为李向阳主要对手的松井也是片中的重要角色,一旦选不好就会降低这场正邪对抗的可看性。

在考虑了所有演过反派的演员之后,苏里想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凭借《智取华山》中的方子乔成名的“反派专业户”方化。

方化的反派角色堪称一绝:出演《智取华山》时,他下功夫观察鹰和猴子的眼神,将鹰的“凶悍”和猴子的“狡猾”融入到眼神中,使角色具有一种残忍的“兽性”。

在出演松井时,方化也对角色进行了不少精彩的设计:比如总是叉着腰、手里拿着把刀的细节,传达出角色“色厉内荏”的形象。

形象上的细节设计,再加上方化富有个人特色的日语发音,从而缔造了中国电影史上这一非常经典的反派角色。

03、主演如今都已不在人世

《平原游击队》只用了49天就拍摄完成,不久后在全国上映,引发了轰动全国的观影热潮。

由于影响力经久不衰,长春电影厂在1975年又重拍了彩色版,虽然画面更为精美,但在内容上缺乏新意,没有引发太多反响。

之所以时至今日仍被奉为经典,既离不开几位导演和编剧的幕后创作,也离不开众位演员对角色的精彩诠释。

郭振清在本片上映后获得“全国最受欢迎演员”的称号,此后又先后主演了《英雄儿女》《济南战役》《小字辈》等影片,直到80年代大银幕还经常出现他的身影。

方化在出演本片后,又在《三进山城》《甲午风云》等影片中塑造了不同类型的反派角色,深受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就连姜文也是他的忠实粉丝,1994年姜文还邀请方化参演了《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也成为方化的最后一部电影。

对于片中饰演司令员的张莹,很多人更熟悉的是他在《小兵张嘎》里饰演的罗金保,可惜的是张莹因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45岁那年不幸早逝。

此外,李向阳母亲的凌元后来凭借《黑三角》里的女特务成为无数观众的童年阴影。

不得不说凌元的演技确实了得,很多人很难把本片中慈眉善目的老大娘和那个阴险狠辣的女特务联系到一起。

60多年过去,这些优秀的演员都已经不在人世,但他们的形象都将铭刻在经典电影的镜头中,被一代代观众所铭记。(撰文:皮皮虾)

本文来自香港电影怀旧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e5bB2pVVgZRAlc.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1月07日
下一篇 2025年01月07日

相关推荐

  • 《平原游击队》(国1955)

    “小校观影笔记本”老电影的特色就是讲好故事。老电影,像似演义小说,依章节顺序,有条不紊地展开讲故事,然后推向高潮,进入尾声,说明故事的主旨思想,前前后后交代得清清楚楚。老电影,五、六十年代的故事片,通常拉开序幕时,是结合小说的表现手法一一一段文字和着画外音

    2025-01-08 01:09:02
    1038 0
  • 老电影《平原游击队》确实经典,连每个人的驳壳枪都不一样

    老周摘要: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平原游击队》,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红色老电影。男主游击队长李向阳,人称“双枪李向阳”,就是双手各持一支驳壳枪。除了李向阳,另外两个游击队员的驳壳枪竟然都是不同的型号,这个细节绝对得点赞。图1:经典老电影《平原游击队》的海报

    2025-01-07 13:36:02
    4414 0
  • 电影《平原游击队》故事,李向阳的枪,松井的眼神,都是好戏

    国外的战斗机一般来说名字都非常简短,什么熊猫、台风、肥电之类的。我国战斗机的名字大多数情况下都属正常,在个别时候会出现比较特别的名字,说给外国人听都不用怕泄密,比如“空中蔡国庆”,那是说飞机长得好看。还有一款战机叫“空中李向阳”,这是啥意思?很简单,跟李向

    2025-01-05 16:24:02
    17028 0
  • 建党百年 银幕故事(十四)《平原游击队》

    #2021我为河北文旅代言##河北文旅看图识景##2021头条带你看河北#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游击队员银幕故事:《平原游击队》平原游击队是抗战时期活跃在华北平原地区的武装力量。在长期的战争中,游击队运用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游击战战法,如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地

    2025-01-04 08:00:02
    368 0
  • 红色电影丨《平原游击队》

    影片概况《平原游击队》是武兆堤、常甄华执导,李铁军、谷子、方化、李凤萍、杨中路等主演的抗日战争电影。影片讲述了平原游击队抗日的故事。剧情简介日寇向华北冀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游击队长李向阳奉命带队深入敌后,到平原地区牵制松井中队的行动,以保

    2025-01-04 06:54:01
    111 0
  • 《平原游击队》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经典电影,

    视频加载中...故事发生在中国的某个平原地区,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李向阳作为游击队长,接到了牵制日军松井部队并保护李庄粮食的任务。他深知这一任务的艰巨性,但毫无畏惧,毅然带领游击队员们展开了行动。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李向阳展现出了极高的智慧和勇气。他利

    2025-01-04 03:42:02
    52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