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战略投资了一家新公司-星曼科技,继投资inFace、可以科技、宇树科技等等之后,小米再投一家科技公司。
大家一定会好奇:
星曼科技是谁?
其爆品是什么?
小米为什么投资?
在深度分析完他们的产品及经营模式后,我们提炼出一些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01
为什么选择了一个好概念
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大半
那些在红海中杀出来的品牌,都作对了什么?
选对一个好概念,一定是答案之一。
被小米投资的星曼科技亦如此。
产品概念是一个综合性的词汇,涵盖产品定位、营销、品牌等,所以传统意义上说,产品概念就是产品卖点是正确但不全面的。
产品卖点(能够给用户带来的好处),更多应用在营销领域,是在市场化竞争环境下不得以而为之的商业化行为,为了更好的效果,一些品牌会使用极限词,导致经常在广告法上“擦伤”。
那么,什么才是一个好的产品概念呢?
1. 概念是吸引人的
2. 概念是有差异化的
3. 概念是独特的
列举一些近几年比较好的产品概念:
1. 家电行业产品概念【一晚一度电】
消费者使用空调有两大顾虑,其一,购买价格贵;其二,耗电多,电费贵。
美的“一晚一度电”概念的提出,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消费者“空调=耗电”的心理认知,精准击中了用户痛点。
这一概念也让美的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带来上千亿的直接或间接收益。
2. 通讯行业产品概念【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
现在,续航仍然是部分用户选择手机的重要参考因素。
以前,有的手机虽然标榜电池容量大,但是因为系统的优化做得不好,耗电严重,加上充电慢,即使手机有大容量的电池,也会出现充电好几个小时,但半小时就用电告急的情况。
所以很多消费者不太相信厂商给出了容量数据。
但OPPO却用一个手机最基本的场景-“打电话”重新定义了续航能力,让用户能够直观感受,这句话也成为后来很多用户评判手机续航能力的标杆。
3. 饮品行业产品概念【怕上火,喝王老吉】
这里先不讨论“王老吉”和“加多宝”的恩怨,当年一群人围绕在火锅旁举杯王老吉的场景,配合“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一下子击中了“吃辣怕上火”的痛点。
直到现在,王老吉仍然是很多人吃火锅的首选饮料。
4. 星曼产品概念【再忙碌,爱都不曾冷却】
星曼科技成立于2017年,在智能健康赛道颇具潜力,旗下产品有智能足浴机器人、按摩椅、小型按摩器等,其中智能足浴机器人已经具备爆品潜质。
这款“智能足浴机器人”主打“智能”、“恒温”,瞄准上班人士回家,爱人熬夜等你回家,父母养生等休息、健康痛点,以“爱与科技”的产品概念引发现代年轻人的认同。
以上,由此可知,产品概念会决定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前提是真正理解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和需求。概念不光是概念,还需要相应的设计和产品支撑,并产生与概念相对应的效果。
02
把体验做到极致
不能嘴上说说而已
人人都说体验很重要,但真正把其做好的,又有几个呢?
苹果、小米等手机厂商算一个,在产品功能与外形上都有比肩“艺术品”的造诣。
星曼科技作为智能健康赛道的种子选手,在用户体验上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产品外形采用深灰色光面设计,大气耐用,与现代化家装融为一体;同时,恒温43度的设计,让人脚舒适放松,达成了外形与功能的共美。
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在打造产品上也要注意这几点:
1. 最佳的体验路径
用户被“颜值”吸引之后,会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操作习惯去体验产品,因此我们在设计产品时,要遵循常理,研究用户的操作习惯和使用心理。
比如,用户在使用产品时,重点关注哪些事情?用什么方式体验产品,重要功能怎么展示,功能要点是否清晰等等。
通过反复思考和论证,不断调整优化用户体验路径,直到确定最佳的用户体验路径,增加用户使用产品的舒适度和愉悦感。
以淘宝结算为例,用户把商品加入购物车并准备结算时,才发现忘记领店铺优惠券;这个时候,在购物车里增加优惠券的领取,或相应优惠活动的描述,就可以减少用户返回店铺的操作,让购物体验更加顺畅。
如果用户在完成下单并付款后,突然发现收货地址写错了,这个时候增加一个修改订单的功能,可以让用户体验的效果倍增。
综上,我们在设计最佳体验路径时,需要考虑两点:
(1)让用户在一些关键节点上触手可得,比如购物车里面店铺优惠券的领取;
(2)让用户在一些变通节点上有“后退一步”的机会,比如可以修改订单信息。
2. 最短的操作流程
产品的操作流程越短,用户的接受程度越高,这不管在软件还是硬件产品都适用。
我们在设计产品时,要尽可能地缩短用户操作和使用产品的流程,拼多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拼多多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缩短供应链是个不得不提的重要因素。以大蒜为例,在拼多多公益项目“一起拼农货”活动下,产地直发模式大幅降低了流通成本,缩短了供应链。
消费者可以以低于超市70%的价格买到产品,蒜农可以多获得200多万的利润,取得共赢局面。
同时,在App操作界面,拼多多的拼单购物模式,优化了购物车、抢购等多种购物方式的操作流程,也缩短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提升了购物的便捷性。
在用户时间被极度切割的环境下,最短的操作流程就是“最优”。
3. 最优的产品闭环
产品闭环是每个产品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一旦产品形成闭环,那么产品就具备自我传播和迭代的能力,并不断引导用户重复购买和使用,提升产品的实际价值。
以淘宝为例,用户在完成商品浏览、加购、下单、付款和收货后,淘宝留下用户的浏览和消费数据;新用户在看到数据之后,继续浏览和购买;如此反复,不断吸引更多用户进入,形成产品闭环。
我们在设计产品时,需要思考和创造最优的产品闭环,包括:
设计闭环的产品形态;
设计闭环的重要节点;
分析闭环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预防和规避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
当然,如果整体不能形成闭环,可以考虑在局部进行创新突破,不必拘泥于整体。
03
新元素、新组合
看如何增加自己企业的可能性
星曼“智能机器人”目前还是主要以硬件产品销售为主,但不排除未来有“智能硬件+内容”、“智能硬件+服务”等更多盈利模式产生。
1. 智能硬件+内容
“内容”就是以智能硬件为载体的数字化内容。
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通常会将智能硬件低价销售扩大销量,再通过利润率较高的内容给智能硬件用户来持续盈利。
比如,亚马逊低价推出的Kindle阅读器,用户购买后想阅读某些书籍,需要再次付费购买。用户不断阅读书籍,就需要不断消费,这样亚马逊就能持续盈利。
类似的智能硬件盈利产品有:
智能音箱,用户想听某些特定节目需要付费购买;
智能点读笔,用户想学习画册中的内容需要购买画册。
这种盈利模式下的内容可以来自合作的第三方,也可以来自智能硬件企业自己,关键是内容对用户有吸引力,有质量,用户有付费意愿强。
2. 智能硬件+服务
服务是指基于智能硬件上的服务或功能。
采用这种盈利模式的企业,通常只提供智能硬件的基础功能,并以低价出售扩大市场,再以额外的付费服务/功能来盈利。
比如,Tesla将仅具备基础功能的Model 3电动车以较低的价格推出,然后提供更多的付费功能供用户选择购买。如果用户想要Tesla的完全自动驾驶功能,需要购买Auto Pilot的应用。
在2019年10月,该应用的收益已经占到产品价格的17%,相当可观。
通过服务盈利更大的意义在于,企业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来盈利,比如智能硬件的维修和保养、智能硬件的产品延保服务等。
星曼的“智能足浴机器人”在加入家庭智能生态后,能否在使用场景加入阅读和听音乐的功能,又或者在产品后期提供更多服务都是令人期待的。
物联网、5G来临,用“科技”重新把所有产业做一遍成为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关于产品定位、功能、运营等细节还有很多值得探讨,谷仓致力于与星曼科技这样的企业共同成长。
参考来源:
《成功产品的六个维度》右边的问号
《练习产品审美,打造精致产品》周鸿
《智能硬件企业的8种盈利模式》少穻
谷仓最近新建了「企业高管学习群」,不定时往里发一些最新的认知及做爆品之道,有兴趣的同学,可扫码,经审核入群。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c19AgQ8UAFRAV1X.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