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借报废车是否有连带责任

报废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法律规定,拼装车或报废车侵权责任以买卖或者其他方式转让拼装或者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

网友咨询:

出借报废车是否有连带责任

律师解答:

如报废车车辆是车主出借给他人驾驶的,那么车主应承担责任。如报废车在已达报废年限后借给第三人,那么车主同样要承担责任。

但如报废车在未报废前已借给第三人,而第三人在达到年限后继续驾驶引起事故的,则责任由第三人承担。车主不用承担责任。

我国法律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

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律师补充:

开报废车上路会受到哪些处罚?

1、法律规定驾驶拼装的机动车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收缴,强制报废。

2、对驾驶前款所列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驾驶人,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3、出售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的,没收违法所得,处销售金额等额的罚款,对该机动车依照规定处理。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九条

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

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c00C2pXUwhdDFQ.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

  • 国有资产无偿出借合同范本(优选25篇)

    国有资产无偿出借合同范本 第1篇 审计方法和步骤:核查国有资产处置(拍卖、有偿转让、置换)时有没有符合资质要求的评估报告。 定性依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 年财政部令第 35 号, 2017 年 12 月修正)第三十六条“行政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

    2024-12-11 04:01:01
    41 0
  • 出借银行卡?你可能构成了“帮信罪”

    本文内容从各个方面解释了不同的讲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小编对出借银行卡?你可能构成了“帮信罪”的观点吧。“帮信罪”,全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不断发展,信息网络类犯罪数量与日俱增。而近年来,利用微信、支付宝或银行卡进行犯罪的团伙为

    2024-12-11 03:59:21
    79 0
  • 信用卡出借 不还款起诉状(信用卡 欠款 起诉)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信用卡出借 不还款起诉状的问题带来帮助。 法律分析:信用卡纠纷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

    2024-12-11 02:26:14
    38 0
  • 车辆出借合同范本(10篇)

    车辆出借合同范本 第1篇 出租方(甲方):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 承租方(乙方):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 根据《_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平等互利,自愿的原则,就乙方承租甲方之所有赣车架号为车辆事宜进行友好协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2024-12-11 02:02:38
    39 0
  • 国有资产无偿出借合同范本(精选12篇)

    国有资产无偿出借合同范本 第1篇 审计方法和步骤:审查业务资料、收据或发票存根等,与财务会计资料相比对 ,分析单位的财政收入;收入明细台账、支出明细账与单位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关联对比分析。 定性依据:《行政单位

    2024-12-11 01:56:12
    43 0
  • 国有资产无偿出借合同范本(精选7篇)

    国有资产无偿出借合同范本 第1篇 审计方法和步骤:审查被审计单位起草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否存在突破国家统一财税制度,自行规定税收优惠政策,审查是否存在通过奖励、补贴等形式引税、买税,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超越权限多征、提前征收或者擅自减征、免征、

    2024-12-11 01:56:12
    41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