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件属于无罪过事件

刑法中的无罪过事件有哪些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具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那么刑法中的无罪过事件有哪些呢?

网友咨询:

什么事件属于无罪过事件

律师解答:

无罪过事件包括意外事件与不可抗力。

(1)无罪过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2)意外事件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

(3)不可抗力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

律师补充: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定侵权行为:

1、行为的违法性。即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和强制性规定,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但执行职务的行为,正当防卫的行为,紧急避险的行为虽然造成了损害,因其不具有违法性,故不为侵权行为;

2、损害事实。既包括对财产权利的损害,也包括对非财产权利的损害。对财产的损害可分为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直接损害是指现有财产的减少,间接损害是指可得利益的减少;

3、因果关系。即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

4、行为人具有主观过错,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法务时刻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aceC2pRUARXDQ.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郑州银行莫名贷款事件处理结果

    本站主要涉及郑州银行莫名贷款事件的处理结果。近期,郑州银行发生了一起莫名贷款事件,许多客户发现自己被违规贷款,引发了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郑州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处理这一问,以保护客户权益并恢复公众信心。 问:郑州银行莫名贷款事件是怎么发生的? 小编答:

    2024-12-11 04:07:00
    60 0
  • 不可抗力事件名词解释(刑法上的不可抗力事件案件)

    关于不可抗力相关问题的梳理 一、关于不可抗力的规定 在我国《总则》中作了这样的表述:本法所称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民法总则》对于其具体内涵未作进一步的阐述。《合同法》中对于不可抗力的定义也作了与《民法通则》同样的表述,如下

    2024-12-11 04:03:36
    42 0
  • 如何从法律角度看吴亦凡事件(吴亦凡事件的相关法律知识)

    近日,一名19岁女生发微博称流量男艺人吴亦凡通过各种方式物色、诱骗年轻女性与其发生性关系,其中还包括未成年人。目前,网络上已经有19名女性发微博表示有类似遭遇。 但吴亦凡发微博否认了上述指控,并表示该女生是造谣者,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该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巨大关注,

    2024-12-11 04:02:23
    47 0
  • 京东金融短信恶意催款事件调查结果

    京东金融短信恶意催款 京东金融作为一家知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多种金融服务,包括贷款、信用卡、基金等。然而,近年来,一些用户反映称收到了来自京东金融的恶意催款短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京东金融短信恶意催款事件的起因,主要源于部分用户在使用京东

    2024-12-11 03:56:53
    54 0
  • 众安小贷爆通讯录事件调查结果

    众安小贷爆通讯录: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及防范措施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发展,众安小贷等金融科技公司逐渐崭露头角。随之而来的是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特别是众安小贷爆通讯录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本站将重点探讨众安小贷爆通讯录事件的

    2024-12-11 03:56:53
    47 0
  • 北京银行催收爆通讯录事件调查结果

    北京银行催收爆通讯录:如何有效应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突 况,比如贷款逾期、信用卡欠款等,导致银行催收人员频繁联系我们。近年来,一些不法的催收公司甚至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隐私信息,如通讯录,对被催收人施加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有效应

    2024-12-11 03:54:59
    33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