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区别是什么?

债权债务纠纷中,很多人都不明白什么是出借人和借款人?弄反了权利义务关系,不仅借出去的钱拿不回来,甚至还要还别人钱,这就太委屈了。

网友咨询:

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区别是什么?

浙江甬正律师事务所赵永律师解答:

借款人指的是在信贷活动中以自身的信用或财产作为保证,或以第三方作担保来从贷款人处借得货币资金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

而出借人则是指在借贷合同中,将货币或实物交付给借用人所有或使用,并按照约定,定期或不定期地收回等值货币,或同种类、数量、质量的实物,又或者取回原物的一方当事人。

作为出借人,需要注意借款人是否有良好的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并且要做到留有存据,最好的证据是借款合同,明确约定借款的额度、利息、归还日期。出借人还负有容许借用人使用出借物的义务,负有转移出借物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义务。出借人对借用人有请求返还借用物的权利,或返还同种类、同品质、数量的物的权利;在有偿借贷中,还有权请求利息或其他报偿。

浙江甬正律师事务所赵永律师解析:

借款人的限制具体如下:

1、借款人不得同时向同一辖区的贷款人的不同分支机构分别借款;

2、告知义务。借款人不得向贷款人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有关生产经营的情况,以防止借款人利用虚假的生产经营资料借得与自己的偿还能力不相称的借款,影响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

3、借款人不得利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的投资,除了国家另有规定的少数情况之外,我国公司法和有关企业法和企业登记制度都明确规定,当事人成立公司或其他企业(包括作为公司企业的股东),必须要有法定最低限额的注册资金,在登记时,这些资金须附上有关银行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证明;

4、借款人不得利用贷款在有价证券、期货方面进行投机性的经营活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007C2pSXQRSAl0.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国有资产无偿出借合同范本(优选25篇)

    国有资产无偿出借合同范本 第1篇 审计方法和步骤:核查国有资产处置(拍卖、有偿转让、置换)时有没有符合资质要求的评估报告。 定性依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 年财政部令第 35 号, 2017 年 12 月修正)第三十六条“行政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

    2024-12-11 04:01:01
    44 0
  • 出借银行卡?你可能构成了“帮信罪”

    本文内容从各个方面解释了不同的讲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小编对出借银行卡?你可能构成了“帮信罪”的观点吧。“帮信罪”,全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不断发展,信息网络类犯罪数量与日俱增。而近年来,利用微信、支付宝或银行卡进行犯罪的团伙为

    2024-12-11 03:59:21
    79 0
  • 信用卡出借 不还款起诉状(信用卡 欠款 起诉)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信用卡出借 不还款起诉状的问题带来帮助。 法律分析:信用卡纠纷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

    2024-12-11 02:26:14
    42 0
  • 车辆出借合同范本(10篇)

    车辆出借合同范本 第1篇 出租方(甲方):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 承租方(乙方):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 根据《_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平等互利,自愿的原则,就乙方承租甲方之所有赣车架号为车辆事宜进行友好协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2024-12-11 02:02:38
    43 0
  • 国有资产无偿出借合同范本(精选12篇)

    国有资产无偿出借合同范本 第1篇 审计方法和步骤:审查业务资料、收据或发票存根等,与财务会计资料相比对 ,分析单位的财政收入;收入明细台账、支出明细账与单位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关联对比分析。 定性依据:《行政单位

    2024-12-11 01:56:12
    48 0
  • 国有资产无偿出借合同范本(精选7篇)

    国有资产无偿出借合同范本 第1篇 审计方法和步骤:审查被审计单位起草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否存在突破国家统一财税制度,自行规定税收优惠政策,审查是否存在通过奖励、补贴等形式引税、买税,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超越权限多征、提前征收或者擅自减征、免征、

    2024-12-11 01:56:12
    45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