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逃逸与驶离现场的区别

一、

交通事故逃逸与驶离现场的区别

  在交通事故中,逃逸与驶离现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逃逸是指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主观上有逃避事故责任的目的,故意离开现场,以逃避法律责任。

  2.而驶离现场则是指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因害怕被殴打或其他非事故原因离开现场,但事后主动投案自首,主观上没有逃避事故责任的想法。

  这两种行为的区别在于主观上是否有逃避责任的目的,而这个主观目的通常通过客观行为来界定。

二、

交通逃逸的责任

  律飞侠提醒,交通逃逸的责任认定是非常重要的。

  1.根据《中华人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2.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减轻逃逸者的责任。

  3.如果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也要承担全部责任。

  4.在交通事故中,即使肇事司机原本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三、

交通逃逸的情形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其它。

  对于交通逃逸,你是否还有其他疑问?在交通事故中,保护现场和及时报警至关重要。如果你或他人遇到类似情况,请务必遵守交通法规,及时报警,确保人身安全。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dccC2pXUgFSB1E.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

  • 交通肇事怕受害人家属围攻 ,先驶离现场属于逃逸行为吗?

    本文内容从各个方面解释了不同的讲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小编对交通肇事怕受害人家属围攻 ,先驶离现场属于逃逸行为吗?的观点吧。根据2008年8月17日公安部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85条第(1)项规定,所谓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

    2024-12-10 23:21:33
    31 0
  • 故意逃逸与无意驶离如何区分

    一、 故意逃逸与无意驶离如何区分   故意逃逸与无意驶离在交通事故中,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区分。   1.从轮胎痕迹来看,故意逃逸通常会有明显的制动痕迹或行驶轨迹变化,表明驾驶人知道发生了事故;而无意驶离则现场无制动拖印,轮胎轨迹无明显变化。   2.从肇事的时间和

    2024-12-10 23:11:09
    26 0
  • 收到违停短信多久驶离不会罚款

    律师解答 收到违停短信一般30分钟内驶离不会罚款,《道路交通安全法》未规定具体时间,由各地政策规定,可以登录当地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门网站查询。 驾驶员违停的,收到口头警告或者违停短信应当立即驶离,未驶离的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将该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

    2024-12-10 22:48:59
    50 0
  • 发生交通事故驶离现场怎么定责

    律师解答 发生交通事故驶离现场的,属于肇事逃逸,一般负全部责任。法律规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具体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

    2024-12-10 20:25:34
    27 0
  • 发生事故司机不知情,驶离现场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触犯的是交通肇事罪。  网友咨询:  发生事故司机不知情,驶离现场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律师解答:  对于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肇事逃逸行为,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

    2024-12-10 17:16:17
    30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