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岁之前,过年和压岁钱相关,那么20岁之后,过年和相亲就分不开了。又到年底,最早回村那批人不管走到哪里,基本都会被问一句“有对象了吗?”
而为了转移相亲视线,年轻人甚至想着,“准备在过年前把自己的腿打断,这样亲戚们只会关心我的病情,不会问的感情了”。虽说是段子,但年轻人对相亲的抵触心理已经不能再明显了。
相亲之所以这么令人“恐惧”,大概是每个人都在这项“传统社交”里体会过不同程度的尴尬和更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从而失去了信心。
但是对相亲失望,并不代表着对恋爱没有欲望,这届年轻人不去相亲,却在通过其他各种方式解开恋爱这道难题,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是:
当这届年轻人的自我表达与房子、工作、婚姻等现实碰撞时,出现了“逃避”的现象。但像那部日剧所说“逃避虽可耻却有用”,比政治正确更重要的是活下去,如果相亲那么痛苦,那么允许不相亲才是政治正确。
01
尴尬、挫败…
不想再体验的相亲
“相亲”正在成为一部分年轻人的自觉,这部分主要指刚踏入相亲市场的那群人,怀着打开社交圈,多认识一个朋友的想法,他们鼓足勇气踏进“相亲圈”,但大多收获的却是尴尬和挫败。
王丽是一位大学毕业、长相清秀的女孩,从小听话的她听从父母的安排,毕业就进入学校当了老师,这样过了3年,王丽也到了该结婚的年纪。
但是学校女老师与男老师3:1的比例,让王丽本就不大的社交圈“雪上加霜”,找男朋友成为难上加难的事情,像所有县城“封闭圈”内的大龄青年一样,王丽将目光投向了在大城市的同学。
在同学热情的介绍下,王丽和同乡但在其他城市工作的李磊联系上了,在同学的描述里,李磊现在是销售部门的经理,薪资可观,但就是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找女朋友,才托人介绍。
王丽心想,虽然现在不在一个城市,但好歹是老乡,对方有可能过几年就回来工作了,有长期发展的可能。怀着这样的念头,王丽很重视这次相亲。
在双方的约定下,趁着节假日,王丽、同学和李磊约着吃了一顿饭。刚落座,王丽对李磊的印象挺好的,不高不矮的个头,白白净净看着很精神。
你来我往中,饭吃的差不多的时候,李磊提议要不要喝点酒,王丽和同学也不好意思拒绝,每个人就都倒了点。没想到,李磊越喝越多,喝多了的李磊情绪渐渐控制不住自己。
跟王丽和同学大骂起了前女友和同事,言辞之难听,让王丽和同学相视尴尬。
回来后,王丽虽然理解每个成年人都会有情绪崩溃的时候,但是在这种场合,李磊的表现还是让她打了退堂鼓,她无法想象和一个喝完酒就失控的不稳定人在一起。
和王丽不同,同在小城相亲的张力和陈欣还都算“正常人”,张力在县城电力部门工作,陈欣是县医院的护士,按照介绍人的说法,两人是金童玉女、门当户对的一对。
但是对两人相识6个月,还仅吃吃饭、看看电影的关系,张力显得很是惆怅。事实上,张力很喜欢陈欣,很希望能尽快和她组建一个家庭。
而陈欣每次的回应,算不上热情也算不上冷淡,只说和张力先做朋友。又过了2个月,陈欣向张力表示,自己不想耽误他,虽然心里想过要不就在一起吧,但是始终过不了那个坎。
或许两人没有缘分,只适合朋友。听到这些话的张力很是伤心,但是陈欣的坦诚,又让他说不出什么话来,只笑着说自己的朋友圈又要多一个赞了。
像王丽和张力一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以为相亲会是自己脱单的机会,但是谁也不能保证遇到的就是“正确的”那个人,尴尬、不适……在所难免。
“张力这种算幸运的了,至少遇见的不是奇葩”王丽表示。
问到后续,两人都表示,近期不会“相亲”了,要从情绪里恢复一下。
02
不想相亲
但是想谈恋爱
和小城青年不同,对回家相亲抵触的一些年轻人正在通过互联网开启“恋爱花路”。
“网恋”这个词并不陌生,计算机诞生的那一刻,年轻人就在试图通过互联网的“网络效应”扩展社交圈,帮助自己找到那个最合适的人。
但是随着层出不穷的网恋奔现人身伤害事件和互联网新鲜感的下降,“网恋”成为了古早青少年的回忆。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陌陌、探探、Soul等正式把网上恋爱、交友当作工作来做,但是平台几乎无门槛、信息不对称,导致人员鱼龙混杂,恋爱相亲基本不靠谱。
忙碌的打工人开始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展开接触异性的触角,并且小有成效。近几年,脉脉、知乎、豆瓣等成为打工人新的“恋爱”平台。
脉脉、知乎等打死应该也想不到自己设计的初衷竟然会向恋爱跑偏。以脉脉为例,其定位是职场信息交流和求职招聘社区,并对注册用户有严格的审核机制。
用户不仅要求实名注册,还要求上传学位证、在职证明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使用脉脉的大都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等高收入人群,所以他们更容易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同类”。
做运营的蒋一就是在脉脉上找到的男朋友,并且顺利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两人认识的契机是蒋一在脉脉上发布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希望得到更多同业人的经验回答。
她“老公”正好也是做这一块的,就结合自己的经历给了蒋一一些建议。后来两人添加了好友,经常交流工作,一来二去线下见面约饭,互有好感,就顺理成章在一起了。
但是蒋一清楚,自己在脉脉上找到对的人,只是幸运,她并不建议身边的人把精力放到网上认识的途径上来。
像这样通过工作或者其他形式放下负担,加深认识,建立好感的途径正在成为年轻人破解恋爱难题的又一把钥匙。
剧本杀是兴趣爱好圈的“脉脉”,作为当下最流行的娱乐社交活动之一,年轻人在剧本里体验推理、悬疑、恋爱成为新时代的消遣。
玩家在剧本里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照情节设置推动故事发展,最终找出凶手或者He结局。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玩家都可以发言、组织讨论、指认凶手等,一定程度上能够展现一个人的性格、情绪管理等特质。
这些在相亲里是需要时间和经历才能观察到的东西,在剧本杀几个小时就能看到一些,大大缩短了认识了解的过程,也暗自隐藏了年轻人脱单的小心思。
一家有多对玩家脱单的剧本杀馆负责人总结,玩剧本杀脱单,主要是因为,第一相处时间长,一个本子玩下来,可能5-6个小时出去了。
第二,玩家有互动,不像相亲式的查户口,尬聊;第三,剧情能快速拉近关系,这对大多数含蓄的年轻人无疑是救星。
不管是脉脉还是剧本杀,我们可以看到,在年轻人熟悉的工作和玩乐领域,放下负担的他们,有着充沛的恋爱精力,没有人不希望找到自己对的那个人,没有人不渴望爱情。
03
自我与现实碰撞
逃避虽无耻却有用
过年不想相亲,相亲让人尴尬失望,但仍然渴望爱情,在知乎、豆瓣上发发想谈恋爱的小作文,这届年轻人“嘴上不说,但是身体却很诚实”。
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成长于物质充沛的年轻一代,在恋爱、相亲等精神领域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什么能让自己幸福。
但是相对闭塞的社交圈子,35岁职业危机、高企的房价、爸妈想让自己结婚的期望等现实,让他们不得不尝试相亲这条道路。
当自我意识与现实激烈碰撞,这届年轻人就出现了相亲“拒绝症”,逃避过年这个节点可能遇到的尴尬、挫败等不开心事情。
日剧有部评分很高的电视剧《逃避虽可耻但却有用》,讲得是新垣结衣饰演的女主在研究生毕业之后,做过好几份工作都不太顺利,连做钟点工的机会都差点失去。
不是因为她蠢笨、不够努力,而是在竞争充分的环境里,你的失败或许真的不是你自己的原因。
剧中,女主请求和男主协议结婚,获得一份家庭主妇的工作(日本家庭主妇是一种职业,有政府补贴,劳动产值计入GDP),让她感觉到自己在被社会和工作需要。
在到处碰壁之后,选择做家庭主妇是逃避吗?网上有很多关于它的讨论,在我们的“政治正确”观点里,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你不够努力,选择去做家庭主妇,就是你在逃避。
但是逃避可耻吗?剧中男主“老公”有一句话,“逃避可耻却有用,选择后退不是很好吗?即使逃避很可耻,但更重要的是活下去”。
大龄单身对相亲不积极或许是“政治不正确、逃避”,但是对爱情一直充满期待和渴望的他们没有逃避的权利吗?
就像剧里的那句话,“逃避虽可耻却有用,比政治正确更重要的是活下去”。
如果相亲真的那么痛苦,那么允许他们逃避才是政治正确!
关于如何系统性的做出爆品,毫无疑问推荐的是「谷仓爆品总裁营」,三天两夜的时间,围绕谷仓爆品模式三大战略:粉丝战略+爆品战略+流量战略,彻底把爆品内容讲透。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2d1AgQ8UAFTAFFU.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