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时即可诊断为低血糖。低血糖的常见原因如下:
1.药物因素
胰岛素、磺脲类等降糖药物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
2.饮食因素
未按时进食、过度节食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如长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导致低血糖。
3.运动因素
运动量过大、运动时间过长,尤其是空腹运动,可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4.生理因素
饥饿
长时间未进食或进食量不足,可导致低血糖。
应激
感染、手术、创伤、情绪激动等应激情况,可使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导致低血糖。
其他
某些疾病,如胰岛细胞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等,也可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5.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磺胺类药物、贝特类降脂药等,可增强降糖药物的作用,导致低血糖。
低血糖可导致头晕、乏力、心慌、手抖、出汗等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昏迷。对于低血糖患者,应立即补充糖分,如食用糖果、饼干、糖水等。如果症状严重或无法缓解,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且低血糖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因此,这些人群在使用降糖药物时应特别谨慎,遵医嘱用药,并注意监测血糖。此外,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等,也有助于预防低血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