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内皮功能障碍、脂质沉积、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斑块形成和进展等原因造成。
1.内皮功能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事件是内皮功能障碍,即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功能异常。内皮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管张力、防止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内皮功能障碍导致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脂质(如胆固醇)易于进入血管壁内皮下间隙。
2.脂质沉积
受损的内皮细胞允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入血管壁内皮下间隙,被巨噬细胞摄取并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之一。此外,氧化LDL-C等修饰的脂蛋白也可被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摄取,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3.炎症反应
内皮功能障碍和脂质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进一步损伤内皮细胞,并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
4.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炎症反应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进入血管壁内皮下间隙,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还可以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成分,使斑块逐渐增厚和变硬。
5.斑块形成和进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形成和进展。斑块内的脂质核心不断增大,纤维帽逐渐变薄,容易破裂和引发血栓形成。斑块破裂还可以导致炎症反应的进一步加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另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还可以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血管狭窄、闭塞,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