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的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感染、遗传和神经精神因素有关,主要症状有腹泻、腹痛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主要症状有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等。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多见。
1.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自身免疫反应: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本病并发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者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使病情缓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所以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2)感染: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一些结肠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相似,因此,感染可能是本病的病因之一。感染途径不明确,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均可致结肠炎。
(3)遗传:本病的血缘家庭发病率较高,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参与本病的发生。
(4)神经精神因素:有人认为精神因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患者多有某些性格特征,对于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性差,属心身疾病一类,心身疾病强调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或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2.治疗
(1)一般治疗:强调休息、饮食和营养。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也有一定帮助。
(2)药物治疗:
①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适用于轻、中型患者或重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者。
②糖皮质激素:对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疗效。
③免疫抑制剂:对磺胺药或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④对症治疗:腹泻严重者可予蒙脱石散等止泻药;腹痛明显者可予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解痉药;贫血者可补充铁剂、叶酸或输血。
(3)手术治疗:并发大出血、肠穿孔、重型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且持续恶化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总之,慢性结肠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案,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