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舌头上起白泡可能是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溃疡、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原因引起,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孩子舌头上起白泡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建议:
1.口腔念珠菌感染:也称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更容易发生。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治疗上可以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涂擦冰硼油(中药冰硼散做成糊状蜜剂)、制霉菌素混悬剂等。
2.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性损害,可因刺激性食物引发疼痛,一般7~10天可自愈。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营养不良、激素水平改变等有关。治疗上可以用西瓜霜喷剂、锡类散等局部涂抹,或者使用康复新液等含漱。同时,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一般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治疗,可以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口腔局部可以用利巴韦林喷剂、锡类散等。如果出现高热、精神差、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4.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多见于儿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治疗,可以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口腔局部可以用利巴韦林喷剂、锡类散等。如果出现高热、精神差、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5.其他原因:孩子舌头上起白泡还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如舌乳头炎、口腔黏膜白斑、扁平苔藓等。这些疾病相对较少见,需要到医院口腔科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总之,孩子舌头上起白泡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如果孩子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孩子口腔卫生,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