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一般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即为低血压。如果低血压是由于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如体位改变、情绪激动、体力活动等,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如增加饮食营养、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等。如果低血压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如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以下是低血压的治疗方法:
1.饮食调整
增加饮食营养:低血压患者应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如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
适量饮茶: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能兴奋呼吸中枢及心血管系统,从而使血压上升。
2.适量运动
低血压患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太极拳、散步、保健操等,以增强体质。
低血压患者不宜做剧烈运动,如举重、角力、百米赛跑等,以免发生意外。
3.生活规律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下蹲,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时间不宜过长。
4.药物治疗
低血压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如麻黄碱、利他林、咖啡因等,以提高血压。
低血压患者可服用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如谷维素、维生素B1等,以改善症状。
5.其他治疗
中医治疗:低血压可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气血两虚者可服用八珍汤,脾肾阳虚者可服用附子理中丸等。
物理治疗:低血压患者可采用磁疗、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压。
需要注意的是,低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血压变化,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同时,低血压患者应避免服用影响血压的药物,如抗抑郁药、降压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