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按病因可分为4类,按病变自然发展过程可分4期,各期特点如下:
充血水肿期: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浆液渗出。
红色肝样变期:红细胞被吞噬,咳铁锈色痰。
灰色肝样变期:渗出物被巨噬细胞清除,纤维素网增生。
消散期:体温下降,症状和体征消退,肺部病变消散不留痕迹。
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常见诱因有受寒、淋雨、醉酒或全身麻醉手术后、镇静剂过量等。按病因分类,大叶性肺炎可分为4类,即肺炎链球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和军团菌肺炎。
按病变的自然发展过程可分为4期,即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和消散期。
1.充血水肿期:发病后1~2天,镜下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弥漫性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浆液渗出,混有少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2.红色肝样变期:一般于发病后3~4天,镜下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随痰液咳出,致使痰液呈铁锈色。
3.灰色肝样变期:约于发病后第5~6天,镜下肺泡内的渗出物已被巨噬细胞所清除,纤维素网才略有增生,但肺泡壁仍因水肿而增厚。
4.消散期:大叶性肺炎一般在发病后1~2周后体温下降,症状和体征消退。肺部病变的消散是通过肺泡壁的重吸收作用或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修复,病变一般不留痕迹。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婴幼儿、体弱者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肺炎链球菌后更容易发生大叶性肺炎,且病情严重,甚至会出现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因此,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