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特点通常包括传染性强、好发年龄特定、传播途径复杂等。
1.传染性强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该病的隐性感染比例较大,且患者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因此,手足口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较快,特别是在儿童集中的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容易引发集体感染。
2.好发年龄特定
手足口病主要好发于6月龄至5岁的儿童,特别是3岁以内的儿童发病率更高。这可能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有关。
3.传播途径复杂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密切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粪便以及被这些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如玩具、餐具、毛巾等,都可能感染病毒。此外,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能导致感染。
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隔离与消毒、物理降温、局部用药等。
1.隔离与消毒
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患者应及时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对患者使用过的个人物品,如玩具、餐具、贴身衣物、床品等,应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次,并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2.物理降温
若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使用冷毛巾或冰块冷敷额头、腋窝等部位,或使用温水毛巾擦拭腋下、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有助于降低体温。若发热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3.局部用药
患者的手、足、口腔等部位可能出现疱疹,可遵医嘱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盐酸金霉素软膏、阿昔洛韦乳膏等药物,以缓解病情。涂抹药物前,应保持患处皮肤干燥和清洁,避免过度摩擦或刺激。
若病情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