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障分为重型和非重型再障以及急性和慢性再障,重型再障发病急,贫血、感染、出血严重,血象和骨髓象显示全血细胞减少;非重型再障发病相对缓和,贫血、感染、出血症状较轻,血象和骨髓象中三系减少;急性再障起病急,进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发症状,全血细胞减少;慢性再障起病和进展均较缓慢,贫血、感染、出血症状均相对较轻,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较高。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可能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通常将再障分为重型和非重型再障以及急性和慢性再障。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这些类型。
1.重型再障
重型再障的特点是发病急,贫血进行性加重,常伴严重感染或出血。血象具备以下三项中两项:
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0.5×10⁹/L;
中性粒细胞<0.2×10⁹/L;
血小板<20×10⁹/L。
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2.非重型再障
非重型再障的发病相对缓和,贫血、感染、出血的症状均相对较轻。血象须具备以下三项:
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20×10⁹/L;
中性粒细胞<0.5×10⁹/L;
血小板<20×10⁹/L。
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3.急性再障
急性再障的起病急,进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发症状。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血象具备以下三项:
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20×10⁹/L;
中性粒细胞<0.5×10⁹/L;
血小板<20×10⁹/L。
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4.慢性再障
慢性再障的起病和进展均较缓慢,贫血、感染、出血的症状均相对较轻。血象具备以下两项:
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20×10⁹/L;
中性粒细胞<0.5×10⁹/L;
血小板<20×10⁹/L。
骨髓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需要注意的是,再障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等多方面因素,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治疗、免疫抑制治疗、促造血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对于再障患者,尤其是重型再障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同时,患者和家属也需要注意预防感染和出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问题请及时就医,根据个人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