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型肺结核主要由初次感染后体内潜伏的结核菌重新活动或再感染外界结核菌而发病,通过呼吸道传播,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低热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痰结核菌检查等有助于诊断,治疗主要是抗结核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和营养,预防可接种卡介苗。
继发型肺结核是肺结核中的一种类型,主要由初次感染后体内潜伏的结核菌重新活动而发病,也可由于再感染外界结核菌而发病。以下是关于继发型肺结核的一些信息:
1.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中含有结核菌,健康人吸入后可受到结核菌的感染。
与排菌患者密切接触、同室工作、同室居住的人,吸入结核菌的概率较高,特别是身体衰弱、营养不良、糖尿病、尘肺、慢性心脏病、艾滋病等患者,更容易受结核菌感染而发病。
饮用未经消毒的含有结核菌的牛奶或乳制品,也可受到结核菌的感染。
2.症状:
多数患者起病缓慢,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
咳嗽、咳痰是继发型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干咳或带少量黏液痰,部分患者可有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继发型肺结核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多为午后低热,体温可在37.4℃-38℃之间,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
3.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继发型肺结核的主要方法,可发现肺部的病变,如阴影、空洞等。
痰结核菌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方法,可检测痰液中是否有结核菌。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可用于检测是否感染过结核菌。
其他检查,如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结核抗体等,可辅助诊断。
4.治疗:
抗结核治疗是继发型肺结核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治疗原则为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用药。
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加强营养支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5.预防:
卡介苗接种是预防肺结核的有效方法,新生儿应及时接种卡介苗。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
与排菌患者密切接触时,应注意佩戴口罩。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总之,继发型肺结核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治疗,并注意休息和营养,避免传染他人。同时,应加强对肺结核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