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时,即可诊断为低血糖。低血糖的常见原因如下:
1.药物性:
胰岛素:最常见,包括胰岛素用量过大、未按时进餐、注射部位不正确等。
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也可导致低血糖发生。
2.不合理饮食:
未按时进餐:长期未进食或进食过少,可导致低血糖。
过度节食:过度节食或减肥,可使身体能量摄入不足,引起低血糖。
饮酒:空腹饮酒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低血糖。
3.运动量过大:
长期运动:运动量过大且没有及时补充能量,可导致低血糖。
突然运动:糖尿病患者在未进食的情况下,突然进行剧烈运动,也容易发生低血糖。
4.其他原因:
胰岛细胞瘤:胰岛β细胞瘤可自主分泌胰岛素,导致低血糖。
严重肝病:肝脏是调节血糖的重要器官,严重肝病时,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会受到影响,导致低血糖。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可导致低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低血糖可能会引起头晕、乏力、心慌、手抖、出汗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昏迷。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应立即进食含糖食物或饮料,如糖果、饼干、果汁等,以缓解症状。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