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特征为症状、检查、治疗以及预防。
1.症状
突发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被误认为骨关节痛。
2.检查
特征性改变为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随后出现T波倒置,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心肌梗死时心肌酶水平升高,其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或T升高具有诊断意义。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可帮助评估心脏功能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3.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吸氧、监护等。药物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改善心肌血供。对于严重的心肌梗死,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预防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低盐低脂饮食等。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