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感冒根据病因可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以下是关于这两种感冒的详细介绍:
1.普通感冒
定义: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可达到6~8次。
病因:多种病毒和少数细菌可引起,但90%以上与病毒有关,主要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症状: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可为轻度充血。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注意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并发症: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患者可继发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
2.流行性感冒
定义: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病因:主要为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
症状: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常有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症状。
治疗:应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并发症:可并发肺炎、Reye综合征、心脏损害等。
需要注意的是,特殊人群感染流感后容易引发重症病例,应予以重视,包括:
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年龄≥65岁的老年人;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肥胖者[体重指数(BMI)大于30,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妊娠期妇女。
总之,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虽然都是感冒,但在病因、症状、治疗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果出现感冒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