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多是一种常见妇科病,可能由全身性疾病、生殖系统局部疾病或药物副作用引起,主要症状为月经量明显多于既往或行经时间超过7天,还可能伴有贫血症状,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B超等检查,治疗方法包括针对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月经过多是一种妇科常见病症,指的是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明显多于既往,或行经时间超过7天,且经量过多的症状。月经过多可能是全身性疾病或生殖系统局部疾病导致,也可能是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引起。以下是关于月经过多的一些信息。
1.病因
全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肝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等肝脏疾病;慢性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慢性疾病,都可能导致月经过多。
生殖系统局部疾病: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肥大症等,都可能导致月经过多。
药物副作用:使用某些药物,如抗凝血药、抗抑郁药、抗肿瘤药等,可能会导致月经过多。
2.症状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月经量明显多于既往。
行经时间超过7天。
可能伴有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
3.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否有贫血及贫血程度。
凝血功能检查: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月经过多。
B超检查:了解子宫、卵巢等生殖器官的情况,排除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疾病。
其他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性激素六项检查、诊断性刮宫等。
4.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全身性疾病或生殖系统局部疾病引起的月经过多,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药物治疗:如果月经过多是由于子宫功能性出血引起,可以使用性激素、止血药等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存在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疾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5.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
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妇科疾病。
总之,月经过多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妇科病症,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也有助于预防月经过多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