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血管或经皮穿刺等途径,将导管、微球囊、栓塞剂、放射性粒子等器械引入肺癌组织,进行局部治疗或诊断,主要包括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放射性粒子植入和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方式。
肺癌的介入治疗是什么?
肺癌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血管或经皮穿刺等途径,将导管、微球囊、栓塞剂、放射性粒子等器械引入肺癌组织,进行局部治疗或诊断。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通过股动脉插管,将导管插入支气管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阻断肺癌的血液供应,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
2.射频消融术:在影像引导下,将电极针插入肺癌组织,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量,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
3.微波消融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
4.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影像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肺癌组织内,持续释放低能量射线,杀死肿瘤细胞。
5.经皮肺穿刺活检:在影像引导下,使用细针经皮穿刺肺部肿块,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肺癌的类型和分子特征。
介入治疗具有微创、高效、恢复快等优点,对于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肺癌患者,或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介入治疗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在进行介入治疗前,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并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治疗的风险和收益。
此外,介入治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疼痛、发热、咯血等,需要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患者在治疗后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随访和复查,以监测肿瘤的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肺癌的介入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适用。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与医生共同制定最适合的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