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建议: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乙肝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注意休息、饮食和个人卫生,定期复查,特殊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需更加重视乙肝的预防和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以下是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建议:
1.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
避免与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避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针灸针、采血针等。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暴露的物品。
进行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播。
避免在不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有创操作,如拔牙、纹身、纹眉等。
2.治疗:
对于乙肝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
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乙肝五项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合理饮食,避免饮酒,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如需服用其他药物,应告知医生自己的乙肝病史,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脏损害的药物。
3.特殊人群: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肝功能正常,一般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定期复查。应注意避免饮酒、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孕妇:如果乙肝病毒载量高,在怀孕24-28周时应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力相对较弱,感染乙肝后更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因此应更加重视乙肝的预防和治疗。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乙肝是关键。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等,感染乙肝后病情可能较为严重,更应积极治疗,并注意预防乙肝的传播。
总之,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对于乙肝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并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应定期复查,关注自身健康。同时,应加强乙肝的预防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识和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