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和食物污染可致爆发流行,预防关键是防止病从口入。
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水源和食物的污染可导致甲肝爆发流行。
甲肝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
甲肝病毒通常由病人粪便污染的食物、水和日常生活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在卫生状况差的地区,甲肝通过食用受污染的贝类等海产品传播的危险性较大。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
甲肝的潜伏期平均为30天(15-45天),在潜伏期末和发病初期,病人粪便中排出病毒的数量最多,传染性最强。甲肝病人在潜伏后期和发病后的急性期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后期的病人粪便排毒可持续2-3周,发病后3-4周内仍有传染性。
甲肝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潜伏后期和急性期的病人粪便排毒量大,传染性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排出病毒的时间较短,数量较少,传染性较小。甲肝病人在潜伏后期和发病后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因此在潜伏后期和发病后急性期的病人需要进行适当的隔离和治疗。
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此预防甲肝的关键是防止病从口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对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进行消毒处理,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加强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提高人群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老年人等,由于免疫力较弱,感染甲肝后病情可能较为严重,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和治疗。孕妇感染甲肝后,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因此在孕前和孕期需要进行甲肝疫苗接种。婴幼儿和老年人感染甲肝后,需要及时就医,进行适当的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