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黄疸出现时间、母乳喂养史、黄疸程度、生长发育情况、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病因等方面判断是不是母乳性黄疸。
1.黄疸出现时间
母乳性黄疸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左右出现,且多为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再次出现或持续不退。
2.母乳喂养史
患儿多为纯母乳喂养或主要以母乳喂养。
3.黄疸程度
一般胆红素值不会过高,多为轻中度黄疸,但也有少数可能为重度黄疸。
4.生长发育情况
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吃奶正常,体重增长正常。
5.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其他检查通常无明显异常。
6.停母乳试验
停止母乳喂养2472小时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值下降超过50%,重新母乳喂养后黄疸可能再次出现,但不会达到之前的高峰值。
7.排除其他病因
需要排除感染、溶血、胆道闭锁等其他可导致黄疸的疾病。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主要与母乳喂养不足,导致新生儿摄入奶量不足、胎粪排出延迟等有关,进而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晚发型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母乳中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有关。如果怀疑为母乳性黄疸,应密切监测胆红素值变化,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干预治疗,如光疗等,同时要确保宝宝充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