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可降低血糖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其分类有按来源和作用时间两种分类方式,作用机制为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使用方法为皮下注射和胰岛素泵治疗,不良反应有低血糖、过敏、水肿、屈光不正等,使用时应注意按医嘱用药、监测血糖、注意饮食和运动、更换注射部位、保存方法及避免剧烈震荡等。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治疗糖尿病。
一、胰岛素的分类
1.按来源分类
动物胰岛素:从猪、牛等动物的胰腺中提取,与人胰岛素结构略有差异,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人胰岛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体外合成,与人胰岛素结构完全相同,过敏反应发生率低。
胰岛素类似物:通过对人胰岛素进行结构修饰得到,与天然胰岛素相比,具有作用时间更长、起效更快等优点。
2.按作用时间分类
超短效胰岛素:注射后15分钟内起效,高峰时间为1~3小时,作用持续时间3~5小时。
短效胰岛素:注射后30分钟起效,高峰时间为2~4小时,作用持续时间6~8小时。
中效胰岛素:注射后2~4小时起效,高峰时间为6~10小时,作用持续时间18~24小时。
长效胰岛素:注射后4~6小时起效,高峰时间为14~20小时,作用持续时间24~36小时。
预混胰岛素:含有短效和中效胰岛素,可同时提供基础和餐时胰岛素,使用方便。
二、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胰岛素通过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三、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1.皮下注射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如腹部、大腿外侧、臀部、上臂等。
用酒精消毒注射部位。
手持胰岛素注射器,将针头以45°角快速刺入皮肤,推注胰岛素。
注射完毕后,停留10秒钟,防止胰岛素外溢。
用干棉签按压注射部位。
2.胰岛素泵治疗
通过导管将胰岛素持续输注到皮下。
可以根据血糖情况自动调整胰岛素输注量。
佩戴胰岛素泵需要注意防水、防碰撞。
四、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反应
症状: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头晕等。
处理:立即进食含糖食物或饮料。
2.过敏反应
症状:注射部位红肿、瘙痒、皮疹等。
处理:停止使用胰岛素,更换胰岛素种类或使用抗组胺药物。
3.水肿
症状:注射部位水肿。
处理:抬高患肢,促进水肿消退。
4.屈光不正
症状:视力模糊。
处理:一般在数周内自行恢复。
五、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胰岛素,不要自行增减剂量。
2.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3.注意饮食和运动,保持血糖稳定。
4.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避免局部皮肤感染。
5.胰岛素应保存在2~8℃的环境中,避免冷冻或受热。
6.携带胰岛素时,应避免剧烈震荡。
总之,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正确使用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使用胰岛素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