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患者可以艾灸的穴位有翳风穴、合谷穴、风池穴、牵正穴、颊车穴等。
1.翳风穴
位于脖颈处,耳垂背后,乳突下端的前方凹陷中,具有疏散风热、通经活络的功效,对面瘫初期的面部肌肉僵硬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2.合谷穴
位于手背的第1、2手掌骨架之间,即第二掌骨桡侧的中心点,具有镇静止痛、调和气血的功效,对面瘫引起的面部疼痛有缓解作用。
3.风池穴
位于人体的后脖处,枕骨粗隆下,有2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相互平齐,具有祛风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对面瘫引起的面部麻木、僵硬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4.牵正穴
在耳垂前0.5到1厘米左右,处于咬肌附近,具有矫正面部歪斜、促进面部肌肉恢复的作用,是面瘫艾灸的重要穴位之一。
5.颊车穴
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具有祛风清热、开关通络的功效,对面瘫引起的口眼歪斜有缓解作用。
艾灸操作方法是准备艾条、打火机。手持点燃的艾条,在所选穴位上方保持一定距离,进行温和灸。在穴位上方画圈,保持均匀热度,避免烫伤。每个穴位艾灸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有温热的舒适感为度。但是要注意,面瘫艾灸治疗应由专业医师指导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不能自己盲目操作。艾灸后应做好保暖工作,避免面部受到寒冷刺激,否则会加重病情。在面瘫恢复期间,可进行面部肌肉的功能锻炼,如皱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有助于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