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鹅口疮通常不能自愈,需及时治疗,以外用药物为主,同时注意保持婴儿口腔清洁。
新生儿鹅口疮通常不能自愈,需要及时治疗。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常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的口腔、皮肤、肠道等部位存在,但一般不会引起疾病,当婴儿免疫力下降、口腔不洁、长期使用抗生素等情况下,白色念珠菌会大量繁殖,导致鹅口疮。
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不易擦去,强行擦拭后会出现溢血创面。如果不及时治疗,鹅口疮可能会逐渐蔓延到咽喉、食管等部位,引起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甚至可能影响婴儿的呼吸。
对于新生儿鹅口疮,一般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药物包括制霉菌素混悬剂、克霉唑软膏等。这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口腔黏膜,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同时,家长还需要注意保持婴儿口腔清洁,每次喂奶后可以给婴儿喂一些温水,以清洁口腔。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避免自行增减药物。同时,还需要注意婴儿的口腔卫生,定期对婴儿的口腔进行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漱口水。
如果婴儿的鹅口疮症状较为严重,或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家长需要及时带婴儿就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新生儿鹅口疮通常不能自愈,需要及时治疗。家长需要注意保持婴儿口腔清洁,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同时密切观察婴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