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预后良好,但长期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调整。
神经性心脏病又称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功能性神经症的一种类型。大多发生在中、青年,20岁~50岁较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尤多见于更年期妇女。临床上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预后良好,但长期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神经类型、环境因素以及精神应激等方面。心脏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但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可引起一系列的心血管症状,如心前区疼痛、心悸、气急等。患者常自觉症状繁多、精神负担重,62.9%的患者曾多次到心内科、中医科就医,但常被误诊为“冠心病”“心肌炎”等,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治疗,有的甚至酿成心脏病。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在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前提下,如出现下列症状时,要考虑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可能:
1.心悸: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当心率加快时,可感到心脏跳动甚至可出现心前区振动。
2.呼吸困难:主观感觉呼吸不畅或空气不够,有时需深呼吸或叹息性呼吸来缓解症状。
3.心前区疼痛:部位常不固定,可数秒或持续数小时不等,疼痛发作与劳力无关,多数发生在静息状态时,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多汗、手足发冷、双手震颤、上腹胀痛、尿频、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等。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治疗: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性质,解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镇静剂、抗焦虑药等。
3.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电疗等,可缓解症状。
4.生活调整: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应避免过度关注自身症状,以免加重焦虑和紧张情绪。同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