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饮食、遗传、大肠腺瘤、炎症性肠病等因素有关。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与直肠癌的发生有关。长期食用高脂肪食物可使胆汁分泌增多,胆汁酸在肠道内厌氧菌作用下可生成脱氧胆酸和石胆酸,这两种致瘤物长期作用于肠黏膜,可导致腺瘤性息肉形成和癌变。
2.遗传因素: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等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3.大肠腺瘤:直肠息肉是直肠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癌变的概率较高。
4.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患者发生直肠癌的危险性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
5.其他因素:年龄、肥胖、吸烟、饮酒等因素也可能增加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直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上述因素可能单独或协同作用导致直肠癌的发生。早期直肠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等症状。因此,对于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史、大肠腺瘤病史、炎症性肠病病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直肠癌筛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