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愈合过程主要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
1、血肿机化期
骨折后,因骨折本身及邻近软组织的血管断裂出血,在骨折部形成血肿。血肿于伤后6至8小时开始凝结成含有网状纤维素的血凝块。与此同时,骨折断端附近的骨外膜和骨内膜深层的成骨细胞在伤后短期内即活跃增生,形成与骨干平行的骨样组织,逐步向骨折处延伸增厚。这一过程大约持续2至3周,最终使血肿机化形成肉芽组织。
2、原始骨痂形成期
骨内膜和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增生,在骨折端内、外形成新骨,即膜内化骨。新骨不断生长并逐渐汇合,填充于骨折断端间及其周围,称为内骨痂和外骨痂。与此同时,骨折断端髓腔内的纤维组织亦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并随软骨细胞的增生、钙化而骨化,称为软骨内化骨,而在骨折处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这一阶段一般需要4至8周,此时骨折断端的骨痂能抗拒由肌肉收缩而引起的剪力和旋转力,但还不能负重。
3、骨痂改造塑形期
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渐增粗,排列逐渐规则和致密。骨折端的坏死骨经爬行替代而复活,骨髓腔重新沟通,恢复骨的正常结构。这一过程一般需要8至12周,甚至更长时间。在骨痂塑形过程中,根据人体负重和活动的需要,骨痂不断进行再塑形,使应力线上的骨痂不断加强,而应力线以外的骨痂逐渐被吸收,最终使骨折的痕迹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