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分为9种类型,包括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压迫性荨麻疹、血清病性荨麻疹和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各异。
荨麻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荨麻疹:发病急,皮肤突发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可相互融合成片,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可反复发作。
2.慢性荨麻疹: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有的有时间性,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则无一定规律。大多数患者不能找到具体的原因。
3.皮肤划痕症:亦称人工荨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不久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同时存在。
4.寒冷性荨麻疹:分为两种,一种为家族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出生后或早年即可发病,可持续终生,遇冷发生风团或接触冷物后,数分钟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另一种为获得性,较常见,从冷水中或冷空气中接触冷物后发病,数分钟至1~2小时内消退,可选用赛庚啶、多虑平、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治疗。
5.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青年,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风团在2小时内消退,可泛发全身或局限于某一部位。自觉剧痒、麻刺感或烧灼感。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6.日光性荨麻疹:较少见,由中波及长波紫外线或可见光引起,以波长300nm左右的紫外线最敏感。风团发生于暴露日光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有时可累及口腔或咽喉部黏膜,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后,于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或斑块,风团持续1~24小时,平均8小时,有时可长达数天。自觉瘙痒或烧灼感,有时仅有瘙痒而无皮疹。
7.压迫性荨麻疹:皮肤受压后4~6小时,局部发生肿胀,持续8~12小时消退。多发于身体受压部位,如掌、跖、臀、上背,少见于面部。
8.血清病性荨麻疹:是由于药物、疫苗、异种血清等注射或感染后引起的一种急性变态反应。注射部位发生红斑、风团、发热、关节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等。
9.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包括物理性荨麻疹、延迟性皮肤划痕症、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等。
以上是荨麻疹的一些常见类型,每种类型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可能不同。如果出现荨麻疹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确定具体类型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荨麻疹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