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便是指大便颜色呈暗红色、黑色的现象,通常是由于饮食因素、药物因素、消化道出血等导致的。需要警惕的征兆不止6个,如果出现持续性黑便、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贫血、体重下降、呕血等征兆,就需要多加警惕。
1.持续性黑便
血液在经过消化道时会被分解成含铁血黄素,使大便呈现黑色。如果黑便持续出现,而不是偶尔一次,通常是消化道出血的一个重要征兆。
2.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秘或腹泻的突然出现,尤其是如果这些变化与黑便同时发生,考虑是消化道疾病的征兆。同时,排便习惯的改变也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进一步加重病情。
3.腹痛
腹痛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如果腹痛伴随黑便,需要警惕消化道出血。同时,腹痛也能够辅助表明出血源的位置,如上消化道出血通常伴有上腹痛,而下消化道出血多会伴有下腹痛。
4.贫血
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而导致的一种症状,如果黑便还伴有疲劳、乏力、面色苍白、心慌等贫血症状,说明已对身体的造血功能产生影响。
5.体重下降
未经解释的体重下降,尤其是如果伴随黑便,需要怀疑消化系统肿瘤,消化道肿瘤会引发出血、营养吸收不良和代谢率改变,从而引起体重下降。
6.呕血
如果黑便伴随有呕血(呕吐物中带有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通常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迹象,如胃溃疡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出现黑便,尤其是伴有以上异常表现时,应尽快就医,及时进行胃镜、肠镜、血液检查等医学检查,可以尽早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减少并发症和风险。
如果存在胃溃疡,需要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胶体果胶铋等药物,能够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如果胃溃疡发展为急性胃穿孔或是大量出血,需要采取胃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等,对损伤组织进行修复。
如果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需要遵医嘱使用生长抑素、奥曲肽、凝血酶等药物,可以减少出血。此外,进行内镜下套扎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等手术,也能够止血和预防再次出血。
如果存在消化系统肿瘤,需要采取手术将肿瘤彻底切除,防止再次出血。此外,如果肿瘤属于恶性,还需遵医嘱使用顺铂、吉西他滨、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以及对患处进行放疗,能够帮助杀灭残余的肿瘤细胞,降低疾病复发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