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介入治疗有血管介入、经皮穿刺、粒子植入等方法,适用于早期、晚期及术后复发转移的肺癌患者,具有微创、靶向性强、可重复性等优势,但也有出血、疼痛、感染等风险和并发症。治疗前后需注意相关事项,治疗后需定期复查和注意身体变化。
肺癌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血管或经皮穿刺等途径,将导管、微球囊或药物直接送达肺癌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以下是关于肺癌介入治疗的一些常见问题解答。
1.肺癌介入治疗有哪些方法?
血管介入治疗:通过股动脉插管,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肺癌供血动脉,然后注入化疗药物或栓塞剂,以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使肿瘤细胞坏死。
经皮穿刺介入治疗:在CT或超声引导下,将细针穿刺进入肺癌病灶,进行肿瘤活检、射频消融或冷冻治疗等。
粒子植入治疗: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肺癌病灶内,通过持续释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
2.介入治疗适用于哪些肺癌患者?
无法手术切除的早期肺癌患者。
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可缓解症状、控制肿瘤生长。
肺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
3.介入治疗的优势有哪些?
微创:相较于传统手术,介入治疗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靶向性强:可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可重复性:如果一次治疗效果不理想,可再次进行介入治疗。
联合治疗:介入治疗可与化疗、放疗等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4.介入治疗有哪些风险和并发症?
出血:血管介入治疗可能导致局部出血,严重时可能需要输血治疗。
疼痛:介入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通常可自行缓解。
感染:穿刺部位可能会发生感染。
其他:如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等。
5.介入治疗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介入治疗前: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告知医生有无药物过敏史。
介入治疗后:穿刺部位需压迫止血一段时间,卧床休息1-2小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等情况。可能会出现发热、疼痛等不适,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和退烧药。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
6.介入治疗后的随访和复查?
定期复查:介入治疗后需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包括胸部CT、血液检查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肿瘤复发情况。
注意身体变化:如出现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肺癌的介入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和营养,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提高治疗效果。对于肺癌患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被诊断为肺癌,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了解更多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