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手法复位康复过程包括复位前准备、复位方法、复位后的处理和注意事项。复位前需评估骨折情况、患者教育、麻醉和设备准备。复位方法包括牵引、侧方挤压、前后挤压和掌屈尺偏。复位后固定患肢,抬高患肢,观察患肢,进行功能锻炼。注意复位时机、力度、固定时间、并发症处理和定期复查。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多发生于老年女性。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对于有明显移位的骨折,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下是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手法复位康复过程。
一、复位前准备
1.评估骨折情况:详细了解骨折的类型、移位程度、受伤时间等,以便制定合理的复位方案。
2.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具体分析复位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3.麻醉: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局部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4.设备准备:准备好复位所需的工具,如牵引架、复位钳、石膏等。
二、复位方法
1.牵引: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外展,在牵引架上进行牵引,纠正骨折的重叠移位。
2.侧方挤压:术者用双手拇指由桡侧向尺侧推按骨折远端,以纠正骨折的侧方移位。
3.前后挤压:术者用双手大鱼际由前向后推按骨折近端,以纠正骨折的前后移位。
4.掌屈尺偏:术者用双手掌向尺侧推按骨折远端,并将患肢逐渐掌屈、尺偏,以纠正骨折的掌倾角和尺偏角。
三、复位后的处理
1.固定:复位后,使用石膏或夹板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通常固定4~6周。
2.抬高患肢: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3.观察患肢:密切观察患肢的感觉、运动和肿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4.功能锻炼:固定期间,指导患者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解除固定后,逐渐进行腕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但要避免过度活动。
四、注意事项
1.复位时机:复位应在骨折后尽早进行,一般在肿胀消退后进行。
2.复位力度:复位时要掌握好力度,避免过度复位或复位不足。
3.固定时间:固定时间要足够,以保证骨折愈合。但过长时间的固定会导致关节僵硬,因此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4.并发症处理:复位后可能会出现肿胀、疼痛、感染等并发症,要及时处理。
5.定期复查: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手法复位康复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密切配合,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关键信息:
1.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是常见骨折,可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治疗。
2.复位前需评估骨折情况、患者教育、麻醉和设备准备。
3.复位方法包括牵引、侧方挤压、前后挤压和掌屈尺偏。
4.复位后固定患肢,抬高患肢,观察患肢,进行功能锻炼。
5.注意复位时机、力度、固定时间、并发症处理和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