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是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其原因包括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子宫收缩异常、精神神经因素等;继发性痛经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其原因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症、子宫肌瘤、子宫畸形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针对病因治疗、手术治疗等。
1.原发性痛经的原因:
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前列腺素含量升高可能导致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子宫收缩异常:未排卵、排卵后黄体萎缩不全,均可使子宫收缩不良,导致痛经。
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
其他:子宫内膜整块脱落、子宫颈口狭窄、子宫位置不正、周期性子宫出血等。
2.继发性痛经的原因: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局部出血,导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痛经。
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向肌层内良性浸润,子宫均匀增大,质硬,经期前后子宫收缩,引起痛经。
盆腔炎症:下腹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时伴肛门坠胀感。
子宫肌瘤: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可使子宫腔增大,子宫收缩不良,引起痛经。
子宫畸形: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口狭窄,使经血外流不畅,导致痛经。
3.治疗建议:
原发性痛经:
一般治疗: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和防止受寒。
药物治疗: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从而减轻子宫收缩和痉挛,缓解痛经。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亏虚所致。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凝胞宫、气血虚弱、湿热下注等症。
继发性痛经:
针对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引起痛经的原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避孕药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继发性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总之,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如果痛经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劳累和过度紧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缓解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