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者建立有效的保障
为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要鼓励更多的人将见义勇为的美德发扬光大,就绝不能让见义勇为的“英雄流血又流泪”。为此,必须将救助见义勇为人员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1)加强舆论宣传
(2)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对于英雄的后续困难,例如子女的生活、就业、本人的生活、工作都能有社会保障的基金方式予以支持才能保障英雄无后顾之忧。
(3)建立救助联动机制。全社会联动,括医院、110、民政、劳动保障等都应该以最短时间迅速参与救助。
(4)建立稳定充足的救助基金。救助基金可由财政拨款、社会(包括公民个人)捐助等组成,各级财政应将救助见义勇为资金列入预算,并保证资金划拨到位。
二、公益团体 法律咨询 如何成立一个独立的公益组织?
纠正下下面回答的,不叫民办非盈利企业,就叫民间组织。登记的确是在民政局。成立这个也不难,但是得要有个主管机构,立足学校的话,估计是放在校团委。
如果你们仅仅只是为了更好地活动的话。我个人建议从共青团路线会更方便些,目前中国的志愿者归口在共青团管,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管理,如果跟校团委或者武汉市团委联系成为当地青年志愿者的一个分支机构,成立起来会更方便些。
本人都共青团工作过,后来还分管过民政。
如果不明白请追问,看见了你们就看见希望。祝顺利。
三、公益诉讼的原告是如何规定的
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建立和健全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已成为法学界的共识。原告资格是构建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作为一项对传统诉讼法进行理念性更新和突破的新型诉讼,公益诉讼排除了传统的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原告适格理论的阻却,从而使公共利益得到保障。
研究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首先要知道公益诉讼的概念是什么。
1.公益诉讼的概念由于对主体的界定不同,学界有不同的说法。通说认为,公益诉讼是指国家、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以原告的诉讼主体资格,对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通过法院依法审理,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回复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制度。
2.由于主体不同,该说将公益诉讼分为广义和狭义上的公益诉讼。广义上的公益诉讼包括所有维护公共利益的诉讼,既有国家机关以国家的名义提起的诉讼,也有私法人、非法人团体、公民个人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提起的诉讼。而狭义的公益诉讼仅指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提起的诉讼。公益诉讼作为一个与公益直接相关的术语,是一个以诉讼目的为基准界定的概念。
3.“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创造者,每条法律规则的产生都源自一种目的,每一种实际的动机。”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赋予广大公众和社会组织以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从实现诉讼目的促进社会正义的目的的角度来看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如果不允许私人提起诉讼,就不可能听到任何异议。这些不当行为也不会受到关注。在这些领域里,提起诉讼的原告通过引进司法干预的方式便可推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4.其实公益诉讼并不是一种新兴事物,早在罗马法出现的时候就有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在罗马程序诉讼中,存在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之分,私益诉讼是特定的人可以提起,而公益诉讼是不特定的人可以提起,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所有的市民都可以提起。这就是罗马法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这一规定开创了公益诉讼的规定。这一规定开创了公益诉讼的先河,是罗马法的一个很大的贡献。
5.按照罗马法关于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的划分标准,我国现有的刑事自诉、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均属于私益诉讼。因为这三种诉讼都为保护个体合法权利的诉讼。在我国,目前属于公益诉讼的只有刑事诉讼中检察院提起的公诉案件。这种诉讼是国家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的,因此,应当属于公益诉讼范畴。
具体说,公益诉讼是指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以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活动。[②]罗马时期的公益诉讼并没有具体的分类,这与古代“诸法合一”、“民刑不分”有关。到了近代,许多法律部门从诸法一体中分化出来,形成了许多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公益诉讼也可根据违法行为违反的法律部门不同,分为刑事公益诉讼、经济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劳动公益诉讼等。
四、公益诉讼制度怎样实现消费者权益
消费公益诉讼是指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和相关的组织,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法规,侵犯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活动。消费公益诉讼具有一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具有原告资格的主体范围。具有提起消费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主体只能是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和有关组织,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机关或组织都不具有消费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二是“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中众多的理解。笔者认为,“众多”不应该只局限于消费者的数量上,也应该包含地域的广泛性,即如果某一行为侵害到多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即使人数没有达到“众多”的标准,也应该可以适用消费公益诉讼。
三是公益诉讼只限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一个行为虽然侵害了众多消费者的权益,但是该权益本身不具有合法性,那么其也无法成为消费公益诉讼的保护范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观点,发布者:【】
本文地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法律时刻 https://www.falvshike.com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fc2C2pXVQZQBFM.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