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造谣,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本文内容从各个方面解释了不同的讲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小编对在网络上造谣,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的观点吧。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则韦东奕仅仅用一晚上就搞定了困扰六名博士团队四个月难题的传闻。传言是以一个聊天截屏的形式出现的,一个科技公司建立仿真模型来模拟一项产品的性能,但是六名博士组成的团队始终不能攻破,而当其中一名博士求助韦东奕时,仅仅一晚上便将问题解决。

事后,北大助理教授韦东奕在接受南风窗采访时表示,这些传闻的确没有这回事,对于哈佛大学主动邀请韦东奕的传闻,韦东奕也当场揭穿“是假的”。

在网络上造谣,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我国《刑法》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我国《刑法》中并没有规定“编造谣言罪”,而是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来规制。《网络诽谤解释》第1条将谣言定义为捏造事实或者“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后者实际上就是指部分虚假的事实。所以“谣言”是等同于“虚假信息”的。

本次事件中,因为网上流传的虚假信息并没有造成严重的社会公共秩序混乱,所以始作俑者不会构成犯罪,但可能要承担行政处罚。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如果恶意散布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企图博取流量,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对于在网络上造谣,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的看法,文章内容就讲解到这里了,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那就请寻找专业律师为您解答吧!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f79C2pWVAhRBFY.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

  • 造谣诽谤属于民事还是刑事案件

    律师解答www. 造谣诽谤一般是民事案件或者治安案件。行为人可能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若行为人在网上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诽谤罪,此时为 刑事案件。行为人构成诽谤罪的,一般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

    2024-12-11 03:38:02
    45 0
  • 恶意诽谤造谣污蔑判几年(造谣罪的量刑标准)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之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

    2024-12-11 03:14:15
    58 0
  • 网络造谣怎么处理(网上诽谤造谣他人的后果)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之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

    2024-12-11 03:14:15
    48 0
  • 党员造谣怎么处理

    律师解答 党员造谣是属于违法违纪行为,原则上先作出党纪处分决定,并按照规定给予政务处分后,再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根据法律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

    2024-12-11 01:45:57
    35 0
  • 网络造谣罪怎么判定?网络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情况判定

    明知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在信息网络上,情节恶劣,以便“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超过5000次,或转发次数超过500次, (2)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精神失常、自残

    2024-12-11 01:25:08
    46 0
  • 造谣构成什么罪?

    谣言是传播谣言的违法行为。谣言和谣言情节严重的,构成刑事犯罪,包括诽谤罪、寻衅滋事罪、谣言、谣言情节严重的,构成刑事犯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之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

    2024-12-11 01:25:08
    45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