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11月26日,小米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在谷仓学院冬季大课上分享了主题演讲。小谷摘其精华呈现给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谷仓产品家获取最新课程信息和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系谷仓产品家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转载需注明出处)
刘 德
小米联合创始人、副总裁
小米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小米生态链负责人,美国艺术设计中心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工业设计硕士。
1
老板要做产品家
三年前我们刚做小米生态链的时候,拜访了很多企业,也有很多企业来拜访我们。我的2014年就像天天上MBA课程一样,因为每天接待很多大佬,我把我的很多困惑,就向他们做一些交流。比较深刻的是碧桂园的杨主席。
他来小米的时候,我们一起谈了,一个企业该怎么做?我一直以为只有互联网公司才有每年100%的增速,后来才知道,碧桂园早期连续16年100%增长,神一样的公司。
我们忽然发现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做到高处的时候,经验都是一样的。他讲了这么几点。
做企业,要做最大的市场
当时在我办公室,他指着窗外说,刘总你看窗外这个城市是由建筑组成的,这是个巨大的市场。他说做企业要做最大的市场,只要这个市场足够大,有几千亿几万亿的市场,你抄一勺子下来,怎么也有几个亿十几个亿,所以要做最大的市场。
有所为有所不为
他说你看碧桂园的产品,从来不去那些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他们都是做三线四线五线城市里边最好的房产。有所为,有所不为,你能够控制住你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有取舍这点很重要。
要追求性价比
说一千道一万,中国人还是超级在意性价比,性价比是大杀器。他说碧桂园在三四线城市里的房子,零售价格比万科的成本都低。他说万科在这种城市里头绝对打不过我的。其实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在乎性价比的,越是成熟的市场,也越在乎性价比。
老板要做产品家
企业的一把手,要清清楚楚地知道,你的产品是怎么回事。企业的一把手要懂产品懂业务,这非常重要。当时他这么跟我描述,他说刘德你知道吗?我是个泥瓦匠出身,我走到工地上,一个房子多少钱,一个样板间哪多一条线少一条线,我看一眼就知道。
那次跟他的讨论我超级感慨: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做到高处的时候是一样的。
2
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很多人问过我,怎么能够做一家大公司呢?说起来做一家大公司,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因为大公司是不由人力所及的,大公司都是时代造就的。做一家相对大的公司,一定要把这个时代看清楚,你所处的时代,它可能成就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硅谷有个数据,追踪了200家创业公司,看哪些因素影响成功。我看了看,时机占42%,团队的执行力占32%,创意占28%,商业模式占24%,资金排到最后,占14%,当然还有若干因素排在后边。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对的人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方法干一件对的事,差不多这事就靠谱了。而这里边最重要的两条,就是对的人,在对的时间,所以团队和时机是很重要的。
说到时机我讲一个例子,小米生态链第一家公司就是紫米科技,它是做移动电源的。最早我们内部组了个团队,大概4000毫安的电量,成本100多卖200多,一年卖了2万多只。
我们跟团队讲,算了,不要做了。为什么不做了?因为我们没有上道,没有搞清楚移动电源是怎么回事。2013年年初,有个兄弟找我,拿了一款移动电源,说很便宜。我说,便宜有什么新鲜的?山寨电芯,对吧?他说不是,是苹果电芯,便宜是因为这是尾货。
当时这给了我巨大的提醒,就是移动电源的产业本质是个尾货生意。到了2013年的4月份的时候,联想发了消息:联想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供应商了。我觉得背后有两个信号,第一是说全世界都不做笔记本了,所以联想最大。第二是说,笔记本的18650电芯,一定会出现巨大的尾货。
全球最大的尾货出现了,我们能不能干?肯定能干!就是像刚才我们讲的,这是个重要的时机。我们马上找了当时在南京的张峰团队,成立了紫米科技。我们马上去找三星LG说,我知道你手里的18650电芯有巨大的产能富余,要不你就把它停下来,要不你就卖给我,要联想一样的价格。
去年我们小米的生态链体系采购了一亿支电芯,一亿支电芯是什么概念?反正全球每年18650电芯是七亿支,我们成为最大的采购商。所以紫米就迅速按这个逻辑来做移动电源。2013年的12月3号推出时,业界管那一天叫做整个移动电源产业的不眠之夜,因为价格太低了。我记得后来有企业到小米参观的时候,说我想哭的心都有,因为这个零售价比我的成本都要低。
所以这个例子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对的时机里边去做一件对的事情,把行业本质认清楚,在最合适的时候出手。
3
小而美和平台是陷阱
我觉得在中国做公司,尤其从创业初期开始,要警惕两个陷阱。第一是说小而美是陷阱,第二个是平台是陷阱,我细说一下这两件事。
小而美是陷阱
很多人做公司都期望说,我要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其实在我们十几年前去美国读书之前,那时候我们做设计公司,也想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几个人做很好的产品,销量也不大,不是很好吗?因为日本有大量的这样的小而美的公司,德国也是。
其实你细想一想,在中国这个商业环境里,他不成全小而美的公司。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在做小而美的公司,说实话做得很辛苦。一家公司如果规模太小,你会发现员工有时候在欺负你,因为政府定的人力资源的政策越来越不倾向于公司了,开始倾向于个人的,所以干得很辛苦。你会发现工商税务也在欺负你,你会发现政府的政策也忽视你,你会发现连你楼下看车的大妈都欺负你。做一家小公司,实际很辛苦,在座做过的人一定有感受。
所以在中国,你一定要找准机会,尽可能的在短期内让公司飞到平流层上去,做到一个中等规模以上的公司,不要一门心思地要做一家小公司。
平台是陷阱
有很多创业公司说我要做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给几十万设计师或者别的什么提供服务。往往这种公司,我都不是太看好,因为什么呢?平台不是做出来的,平台是一点点演进出来的。只有政府有可能一下子做一个平台,或者说BAT这样的大公司,可能出一个新业务,把这个新业务做成平台。除此之外,所有的一上来就要做平台的,很难存活。
小公司只能做一款产品,随着这款产品规模增大,开始慢慢地具有平台的属性,转换和演进为一家平台公司,这个逻辑是对的。一上来,你说我要做一个平台,这一定是错的,你会做一个空壳公司出来。
3
IOT电商才是我们要的
我再分享一个例子,就是智能电饭煲。
3年前,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到日本去买饭煲,这个饭煲很贵,在日本的价格大概在4000块钱左右,在中国可能卖到1万块钱,所以我们觉得这有巨大的落差,值得做。但3年前,忽然间跟团队说,我们要做一口锅,其实大家还是很难理解的。你要想一想,未来的三五年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当时我们讲要有几个制高点。
1
第一个制高点,我们要做成IH的压力饭煲。不仅当时,其实今天中国市场上还没有压力的IH饭煲,只有IH饭煲。
2
第二个制高点,我们要攻克灰铸铁内胆技术。
3
第三个制高点,我们要做完全智能化,实现跟手机的联通、远程控制,以及用APP来控制大米饭的软硬。
4
第四个制高点,一定要把成本控制在一千元以内。
最后这个产品我们做到999元,目前大概能占到互联网上千元以上饭煲的销售第一名。
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我想告诉大家,这种智能产品一旦销量做起来,会改变你这家公司的属性。
我们管这种模式叫做老鼠会模式,或者说叫遥控器电商。就是当一款设备智能化以后,随着销量增加,很可能变成一种精准的电商渠道。比如这口锅,三年前我们投资纯米科技,在做一口锅,我们真的不在乎,要不要投一家公司做一口锅。所以我们往上走一层,当所有人做不出IH压力饭煲的时候,只有这家公司能做出IH压力饭煲的时候,它就是一个高科技公司。我们其实也不在意要不要做一家高科技公司,我们再往上走一层。当所有这些饭煲都可以联网的时候,在联网的社区里,大家还可以讨论怎么样做饭好吃的时候,它就成为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这依旧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再往上走一步,当有几百万上千万台这样的饭煲卖出去的时候,我就会清楚地知道全国范围内哪个地区,谁家几点开饭,每天吃什么样的大米,今天到底熬了粥还是吃大米。这就是一家大数据公司。
我们再往上走一层,当有1000万人用你这样的产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饭煲来直接卖大米,我们就可以竞价排名来卖大米和各种做饭的食材,这样的饭煲就可能成为一个精准的电商通道,我们管它叫IOT电商,这才是我们要的。
在过去的100年里,渠道都是强势的,我觉得在未来的10年20年里渠道也是强势的,所以任何有渠道属性的新业务,我们都超级重视。一口锅可能成为一个精准的电商渠道,净化器、加湿器、净水器都可以是电商渠道,智能产品都可能成为电商的渠道。
(本文和视频均据刘德先生在谷仓学院冬季大课的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欢迎转发分享)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f77AgQ8VgdTDFdT.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