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瞒、谎报军情罪既遂处罚标准是怎么样的

隐瞒、谎报军情导致指挥员决策失误,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关于隐瞒、谎报军情罪既遂处罚标准的的问题,下面法务时刻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隐瞒、谎报军情罪既遂处罚标准是怎么样的

1、隐瞒、谎报军情罪既遂处罚标准是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

二、区分隐瞒军情罪与遗失武器装备罪的界限是怎么样的

隐瞒军情罪与遗失罪都有隐情不报的行为特征,而且遗失武器装备本身也属于军情,特别是遗失了重要武器装备,如将遗失武器装备的情况隐瞒,将可能造成隐瞒军情罪与遗失武器装备罪在定罪上发生混淆。这两种犯罪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隐瞒军情罪以隐瞒军情为主要特征,而遗失武器装备罪以遗失武器装备为主要特征,不及时报告仅是遗失武器装备是否构成犯罪的限制性条件,不能单独成为遗失武器装备罪在客观方面的主要特征。

2、隐瞒军情的行为人并不一定就是军情本身的当事人,而在遗失武器装备罪中,不及时报告的行为人就是遗失武器装备的行为人。

3、隐瞒军情罪是故意犯罪,而遗失武器装备罪是过失犯罪。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遗失武器装备后不及时报告的,一般不能以隐瞒军情罪论处,除非已对作战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如果继续以遗失武器装备罪论处,将造成明显的罚不当罪,才可考虑对其不及时报告的行为以隐瞒军情罪追究刑事责任。

综合上面所说的,隐瞒、谎报军情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法务时刻咨询专业律师。

苏州公司注册来源链接:http://www.0512cw.com/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ed1C2pSVAFUB1Y.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散布谣言及谎报险情等行为及处罚

      【导读】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024-12-11 03:14:16
    48 0
  • 传染病防治法:隐瞒谎报疫情可构成犯罪

      【导读】传染病防治法中对疫情报告有明确规定,尤其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有关主管人员和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监督管理的人员,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   传染病防治法中对疫情报告有明确规定,尤其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有关

    2024-12-11 02:56:23
    41 0
  • 村民谎报警情 缺德 民警快速出警 白忙

      【导读】前不久,在宁陵县刘楼乡薛屯村出现了一件怪事,村民印某一时心血来潮,拨打了110谎报警情,结果受到了村民的指责。7月21日上午11时10分,宁陵县公安局接到报案称:刘楼乡薛屯村   前不久,在宁陵县刘楼乡薛屯村出现了一件怪事,村民印某一时心血来潮,拨打了11

    2024-12-11 02:18:24
    46 0
  • 重大责任事故罪怎样认定(构成谎报安全事故罪的要件有哪些)

    1、客体方面:本罪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2、犯罪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3、犯罪主体方面:犯罪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4、犯罪主观方面:主观方面有故意构成,要求责

    2024-12-11 02:13:53
    71 0
  • 不报或谎报安全事故罪(谎报安全事故罪量刑处罚)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量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犯罪构成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

    2024-12-11 02:13:53
    42 0
  • 关于安全事故的分级(谎报安全事故罪构成要素有哪些)

    1、客体方面:本罪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2、犯罪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3、犯罪主体方面:犯罪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4、犯罪主观方面:主观方面有故意构成,要求责

    2024-12-11 02:13:53
    46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