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网络诽谤侮辱他人案例(诽谤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一、基本案情

网络诽谤女子出轨自诉转公诉案

2020年7月至8月期间, 郎某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某快递驿站内, 偷拍被害人谷某 (女) 取快递视频, 并伙同何某捏造谷某结识快递员并多次发生不正当性关系的微信聊天记录、“赴约途中”“约会现场” 等视频、图片, 陆续发布在某微信群, 后经他人迅速转发扩散到上百个微信群、多个微信号等网络平台, 引发大量点击、阅读及低俗评论, 严重影响了谷某的正常工作生活。同年8月至12月, 此事经多家媒体报道后引发网络热议, 其中仅微博话题 “被造谣出轨女子至今找不到工作” 阅读量就达4.7亿、讨论5.8万人次。2020年12月14日被害人谷某自诉被立案后, 余杭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时间成立专案组, 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并协同取证, 固定关键证据。12月22日,检察院建议公安机关将本案以公诉程序立案侦查。2021年2月26日,检察院依法对郎某、何某以诽谤罪提起公诉。4月30日,余杭区人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并当庭宣判,分别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郎某、何某一年, 缓刑二年。判决后, 被告人均未上诉。

二、典型意义

本案是一起司法机关对普通民众在网上受到侮辱诽谤以公诉程序查处的案件。本案的意义, 一是展示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任何领域侵害妇女权益的鲜明态度和坚定立场, 体现了司法机关加强对妇女人格权的刑法保护, 维护网络社会秩序, 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践行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二是为明确“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公诉情形提供个案参考。本案中, 被告人恶意编造侮辱女性的不雅内容, 利用网络诽谤他人, 不仅严重损害妇女名誉权和人格尊严, 使得被害人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遭受极大影响, 而且经网络迅速传播, 给广大公众造成不安全感, 严重扰乱网络社会公共秩序, 影响“围观”群众对国家法治、个人安全、社会治理的信心。本案由自诉转为公诉, 是司法机关主动作为, 对刑法第246条规定的创新应用。三是有助于鼓励广大女性面对诽谤等违法行为侵害时, 不做沉默的羔羊, 勇于拿起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引导广大公民树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正确观念, 自觉规范网上行为, 共同维护网络秩序。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之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da5C2pWUAZSBFc.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

  • 造谣诽谤属于民事还是刑事案件

    律师解答www. 造谣诽谤一般是民事案件或者治安案件。行为人可能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若行为人在网上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诽谤罪,此时为 刑事案件。行为人构成诽谤罪的,一般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

    2024-12-11 03:38:02
    46 0
  • 恶意诽谤造谣污蔑判几年(造谣罪的量刑标准)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之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

    2024-12-11 03:14:15
    62 0
  • 网络造谣怎么处理(网上诽谤造谣他人的后果)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之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

    2024-12-11 03:14:15
    49 0
  • 被诽谤了应该怎样起诉(诽谤罪最低立案标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自身名誉权利的保护,如何判断他人的行为是否对你构成诽谤,我们对于他人的诽谤行为该怎么办,如何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将为你详细解读。 什么是诽谤罪? 答:“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

    2024-12-11 02:07:14
    43 0
  • 关于恶意诽谤他人是什么罪(恶意诽谤他人名誉需要的证据)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网友咨询: 故意诽谤罪该如何收集证据? 有几人因和我有严

    2024-12-11 00:39:27
    41 0
  • 网友诽谤高校老师利用婚姻骗财产,法院这么判!

    某微博用户发布了一篇指称某高校女老师小陈利用婚姻骗取财产的文章,言辞激烈,内容博人眼球,还多次发布该文章并找人转发扩大传播范围。于是小陈将发帖账号和微博平台一同诉至法院,要求其承担侵害名誉权的责任。法院审理后认定文章发布者侵权,判其道歉赔偿;而微博平台不构

    2024-12-10 23:45:30
    38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