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今小伙伴们对“舞会台湾”可能比较注意,各位老铁们都需要学习一些“舞会台湾”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关于“舞会台湾””的相关资讯,希望小伙伴们能喜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曾经,一句“不要大国崛起,只要小民尊严”被多少人奉为圭臬,就算到了现在,也时不时有人将这句话拿出来,当做在一些场景下进行“批判”的论调。
而这句话正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名言,这位作家的书曾经入选了我国学生的“必读书目”,但没多久,我们就发现了龙应台的虚伪嘴脸。
或许,这位曾经官至台湾地区“文化部长”的文人,最为在乎的头衔,反而是“公知”,她以一种“高等华人”的姿态俯视大陆,要求大陆“迈入文明”,否则大陆就应该进行反思。
而她所谓的“文明”,就是指美式民主,只要大陆一天不走上美国的道路,龙应台就会以“双标”的目光来批判大陆,而多年以来,她的“选择性失明”,更是暴露了她虚伪的本质。
龙应台算是大陆人民比较熟悉的一名公知了,她的一句“不要大国崛起,只要小民尊严”让许多人“念念不忘”。
当然其中有捧她的,也有通过这句话就突然认识到龙应台的真面目的,那么,龙应台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1952年,龙应台出生于台湾高雄,她从小在苗栗苑里长大,在大学毕业后,就前往美国留学,获得了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的博士学位,后来曾在美国多所大学内任教。
直到1984年,龙应台才返回台湾,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的副教授,后来她又在淡江大学当研究员。
到此时,龙应台似乎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学者,直到她开始写“野火集”专栏、出版书评之后,才真正引起关注。
2012年,龙应台成为了台湾地区第一任“文化部”部长,依靠这一职位,她在全球建立了广泛的人脉,那段时间,她“前呼后拥”,四处演讲,传播自己的观点,这可能是她最为享受的一段日子。
在两岸恢复交流之后,龙应台还曾在大陆出版多部书籍,并在上海《文汇报》上写“龙应台专栏”,开始了与大陆读者、文化人的接触,大陆人民也开始认识了龙应台。
大多数大陆人对于龙应台的认识,大概是从《目送》开始的,这部书对于亲情的描写细腻生动、真挚清澈,让无数人感到叹为观止。而许多已经做父母的人,更是对此深有感触,从此就对这位作家有了好感。
也是因为这样,龙应台的作品曾经被列为学生的必读书目,这进一步培养和壮大了龙应台的“粉丝群体”,让她在大陆也成为了一名文化名人。
但其实龙应台的风光日子,并没有过多久,自从2015年时,她在北大演讲时说出“不要大国崛起”之后,就有人对于龙应台的思想和立场产生了质疑。
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是在为“小民”说话,希望每个人都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但中国近代史早已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大国崛起,“小民尊严”根本无从谈起。
自从帝国主义列强用火炮敲开了大清朝紧闭的国门,自从我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的“小民”何时有过尊严?
底层百姓因为战争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每天都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就算达官贵人,也少不得对外国人“点头哈腰”。
在1948年,汉口晚宴舞会上,更是发生过美军集体轮奸国民党军政家属的惨案,最终这些美军每一个受到惩罚。国家百年积贫积弱,小民的尊严到底在哪里?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我们奋力追赶,但与世界先进仍有极大的差距,美国为了打压我们的崛起,制造出了震惊全球的“银河号”事件,当中国人被迫接受子虚乌有的指控和严格的搜查时,小民的尊严又在哪里?
由此,许多人开始认识到龙应台的真面目,认为她就是广大“公知”的一员,拿了钱,就要为美国“办事”,试图“驯化”中国人,让我们走上“美式民主”的道路。
让更多人看穿龙应台真面目的事情,可能是2019年在香港暴乱时,龙应台竟然选择性失明,发文为香港暴徒“洗地”。
众所周知,2019年时,香港由于“反修例”引起的风波,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推动之下,很快演变成了一场遍布全港的“暴乱”。暴徒们打着要求“独立”的口号,在街头袭击普通路人、打砸街边店铺,对香港的社会治安、经济和民生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而就在香港特区警察为了维护社会治安,抓捕暴徒时,龙应台却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篇长文,为香港暴徒洗地。
这篇长文,用一贯看起来温情的笔触写就,让人觉得她似乎仍旧是那个“温情”的母亲,但仔细看内容,却会让人感到愤怒。
因为在这篇长文中,龙应台将香港的暴徒、将那一批试图分裂祖国的“港独”分子比作是“花园地上的鸡蛋”。
龙应台说,鸡蛋应该被“轻轻拾起”“捧在手心”,万万不能摔破,而如果大陆对香港的暴徒“怒目而视”,甚至要以“武力”来对付这些暴徒,那就是“祖国背叛了香港”,而非“香港背叛了祖国”。
龙应台还要求大陆方面认真反省,仔细想想为什么香港暴徒要“走上街头”;要求大陆方面“真诚理解”香港暴徒对于“现代价值”的坚持,反省自己为什么不被暴徒“热爱和拥抱”。
甚至,龙应台还让大陆方面“换一个角度”来看待暴徒,因为这些暴徒是抱着牺牲的决心在替香港人“呐喊”,所以大陆人民应该对香港的暴徒说“谢谢你”。
这些内容可以说是一段比一段更加离谱,她用“鸡蛋”来形容暴徒,试图营造出一种“以卵击石”的悲情之感,让大家去同情暴徒。
可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些暴徒并非是脆弱的“鸡蛋”,反而是手握燃烧弹的凶徒,那些被他们无辜打伤甚至是打死的普通的香港市民才是真正的“鸡蛋”。
抛开龙应台看起来温情的文字,我们更能看出,龙应台这篇长文是错漏百出,是为了给暴徒洗地而无所不用其极。
一方面,龙应台故意假装看不见乱港暴徒暴力袭警、街头纵火、打砸店铺、殴打无辜市民的种种暴力行为,反而想诬蔑大陆方面想要“动武”,将暴徒塑造成受害者。
另外一方面,龙应台还在美化这些暴徒的行为,他们分明是分裂祖国的“港独”分子,四处叫喊着“港独”口号,但却被龙应台塑造成“革命先锋”,似乎她毫无分辨能力。
龙应台是真的没有分辨能力吗?显然并不是,她知道什么是暴行,她不希望任何暴行发生在台湾或者是其他地方,她也从未支持过美国街头那些“美丽的风景线”。
也就是说,她本身就是有“立场”的,她的立场就是站在祖国的对立面,以“双重标准”来要求大陆和香港特区政府的行为。
龙应台用了一大堆形容词,试图说明“港独”分子的所谓“五大要求”是一个价值坐标,可全文没有一点理据,就像是讲不出“道理”,就开始试图对你进行“情感绑架”。
她从未要求过西方不要镇压“黄背心”“占领华尔街”,也从未要求过西方警察不要开枪,但却想要香港特区的警察只能“被动挨打”,不能执法,这算是什么道理?
也难怪许多网友在读了这篇长文之后,非但没有感受到“温情”,反而看清了龙应台的真面目,纷纷表示从此之后再也不会看龙应台。
实际上,这也不是龙应台第一次暴露出自己的虚伪了。2016年时,龙应台在港大演讲,询问在场的听众自己的启蒙歌曲是什么。
她显然完全没有料到,现场会有人回答,是读大学时,师兄们带他们唱的《我的祖国》。
当时,龙应台一脸错愕,还问道:“是吗?怎么唱?”令龙应台更加没想到的是,她话音刚落,全场便响起了“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合唱之声。
这样的合唱,在龙应台的意料之外,却在我们的情理之中,可事后,龙应台还试图在社交媒体“找补”,化解当时的尴尬。
可大家都能从此看出来,龙应台其实是没有家国情怀,甚至是没有“国家”观念的。就如同台湾籍全国政协委员凌友诗所言,在龙应台心里,只有“城市”和“市民”,她提倡的所谓“美德”,都是小资式的,只要谈到国家、民族,她就痛恨反感。
实际上,龙应台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个人主义者,她没有尽义务、没有效忠的观念,一切都要为她自己的利益服务。
例如,对于父亲的过世、孩子的长大她总是感到很难过,因此她能以温情的笔触描写亲情;但与此同时,她又在鞭笞儒家的孝道,认为这是“专制”。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显然,也许她所希望的是地球围着她转。
而且,龙应台似乎也没有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她往往站在一个时间点上,渲染当时的悲情,但从不探索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也不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她的那部《大江大海1949》用她一贯的温情笔触来描述当时的生离死别,并且将所有的过错都推给围城一方,但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事情之后的发展却绝口不提。
因为这样,李敖还特地写了一本《大江大海骗了你》来表达对于龙应台的不满,他说,龙应台的作品,就像是用一张“漂亮的纸”,包了一个“臭鸡蛋”,而她本人则是一个文化上的分裂分子。
不过,如果要我们来说,龙应台可能更愿意将自己视作一个“高等华人”,她站在高人一等的角度上,俯瞰整个中国、批判中国的“不文明”。而这所谓的“不文明”,仅仅是因为我们并没有走上她所希望的、美式民主的道路。
龙应台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借此来批判大陆的城市内涝,想呈现出大陆的落后、不文明景象。可当台湾地区、当美国的各大城市都发生内涝时,龙应台却好像没看见,对这一切绝口不提。
更能撕毁龙应台虚伪面具的是,在今年11月大熊猫“团团”离世之后,龙应台突然在社交媒体上连续发文,谈论“团团”。她先是将大熊猫形容成“毛茸茸、眼萌萌、圆滚滚”的“黑白胖无常”,又在文章的最后“图穷匕见”,直接说自己对中国的感情是“有条件”的。
这个条件就是“文明”,只要中国“文明”,就能说服她来支持统一。这个所谓的“文明”,就是西方的普世价值。
此外,龙应台还发文声称,大熊猫是由西方人发现的,而我们却故意“遗忘”了这段历史,想借此继续来批判我们的“不文明”。
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实际上,西方认识大熊猫确实是从法国传教士戴维德开始的,但中国人早已认识到了这种生物,而西方人带给大熊猫的只有灾难。
1869年,戴维德在一户中国农家家里发现一张黑白相间的动物皮,主人告诉他,这是一种性格温顺、一般不伤人的“竹熊”,这就已经展现出了我们对于大熊猫的认识。
而从没见过大熊猫的戴维德则异常激动地认为自己发现了一个“新物种”,并带人大肆搜捕这种“竹熊”。戴维德一共捕到2只“竹熊”,但最后被弄死了、做成标本才运回法国,随后,这种“新物种”被命名为“大熊猫”。
这一重大发现,让西方各国的探险家纷纷赶来中国搜捕大熊猫,当时,中国没有动物保护法,西方人可以随意捕猎大熊猫。
后来的科学研究发现,造成大熊猫濒危的原因有很多,而那时候西方人的过度捕猎绝对是一个重要因素。
西方人将大熊猫当做可以炫耀的猎物,从我国捕走的活体就多达数十只;而我们却将大熊猫当做国宝悉心保护,到底谁更文明,似乎一看便知。
而龙应台对于这些绝口不提,似乎只要我们一天不接受西方的“普世价值”、不走上美式民主的道路,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都是“野蛮”的。
更加离谱的是,她还妄图让这些东西成为祖国统一的障碍,她似乎并没有看出来,两岸统一是历史大势,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挡。而且,她用温情堆砌出来的虚伪面具早已被撕碎,如今还有多少人真的愿意听龙应台伪善的发言呢?
-END-
作者:理理
编辑:墨浓
本文来自甬说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d9bB2pVVgZSBlE.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