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犯罪主体

一、经济犯罪的主体分类

犯罪主体即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主体范围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的界定确定一个人或单位的“资格”问题,即同样的行为只有具备这种资格才可能适用,否则适用其他法律即可解决。而经济犯罪的主体规定的也是适用经济犯罪的资格问题,但经济犯罪具有其特殊性。经济犯罪与一般犯罪的区别在于经济犯罪必须与经济有关,一般犯罪则不存在这一限定条件。、贿赂、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企业内发生的与经济相关的犯罪行为等均属经济犯罪。经济犯罪构成要件是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经济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经济犯罪一般认为包括个人和单位,现代经济犯罪的产生不但与个人直接参与实施经济犯罪密切相关,同时单位直接参与实施经济犯罪行为也是重要产生原因。单位是与自然人具有同等地位的刑事责任主体,个人作为自然犯的基本主体,单位是具有法律人格的实体,单位实施的犯罪基本是法定犯,即单位是法定犯的基本主体,因此个人与单位共同构成了经济犯罪的基本主体。

二、经济犯罪的单位主体界定

由单位实施的经济犯罪在经济犯罪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研究由经济犯罪中的单位主体十分必要。经济犯罪的单位主体是指具有单位资格的单位。单位的概念在民法和刑法上的规定并不相同,民法中的单位,即单位应当是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或场所,能够独立承担的组织和团体。从这个代写论文概念的范围看,经济犯罪的单位主体必须在这个范围内。根据现有的的司法实践,由单位实施的经济犯罪都是以单位经济犯罪论。对比我国刑法上有关单位犯罪中单位的规定,刑法中的单位的范围外延明显大于民法中的单位,我国刑事立法采用回避民法上有关单位的法律术语和概念。

现代经济犯罪的手段越来越隐秘和高超,这对经济犯罪的认定的难度不断加大,尤其在对单位主体的认定时具有很多干扰性的因素,因此在对单位刑事责任的认定上,司法实践大多对单位范围作扩大的规定,即单位的范围大于严格意义上的单位(即民法意义上的单位),一般除了严格意义上的单位还包括非单位共同机构,在法律角度仍然称为单位,这样操作有利于司法实践中对刑法的灵活运用,同时不违反法律的严格要求。

三、经济犯罪的自然人主体扩展

自然人主体作为经济犯罪的基本主体,早在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实施了经济犯罪,自然人主体涉足经济犯罪历史要久远于严格意义上的单位犯罪。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了经济犯罪的产生,由于当时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单位存在,因此自然人或自然人的集合体自然是实施经济犯罪的最早主体。不管单位制度是否完善,自然人实施经济犯罪的现象仍会存在,因为自然人有其自身追逐利益的自然属性,马克思说过,资本家为了获得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会做出任何事情。同时自然人作为组成社会的主体而具有社会属性,这种二重性决定了自然人可以实施针对自然属性对象的犯罪行为,成为自然犯的主体,也可以实施针对社会属性对象的犯罪行为,成为法定犯的主体。

经济犯罪的自然人主体人存在一些资格限制,我国的刑法有相应的具体规定,随着经济犯罪的形式多样化也出现了变化。比如,在我国旧刑法中曾经规定了经济犯罪的主体范围,是指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组织中的工作人员以及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行刑法扩大了经济犯罪自然人主体的范围,经济犯罪的自然人主体不仅包括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以及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还包括各种企业的工作人员等,刑法中的、、等都是对非国家工作人员作为自然人主体的认定。

四、经济犯罪主体特征

通过对经济犯罪主体特征的界定可以为经济犯罪主体的资格提供标准。也是经济犯罪主体特殊性的体现。经济犯罪的主体具有的一般体征都是通过具体实施经济犯罪的自然人和单位的特征来体现的,总而言之,经济犯罪主体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一)具有特殊身份

经济犯罪是是一种较为隐秘的犯罪,行为人通常是利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或者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实施犯罪,因此具有特殊身份是经济犯罪主体的首要特征。比如,金融犯罪的实施者一般是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是由有义务的纳税人实施的,企业、的老板和经理及有关财会人员都可以构成逃税罪的主体;贪污、必须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完成,等等。经济犯罪主体所具有的特殊身份,是经济犯罪主体实施相关犯罪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是经济犯罪往往难以察觉。

(二)智力水平高

纵观我国近年来的经济犯罪案件,经济犯罪主体的智力水平都呈上升趋势,智能型犯罪越演越烈,观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犯罪主体往往拥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因而实施的犯罪也大都是智能型犯罪。比如在逃税罪中,犯罪主体大都具有较高的数学水平,并利用自身的高智力,对账目做手脚,例如涂改账目,作假帐等;金融犯罪主体利用自己的电脑技术进行经济犯罪等。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ce9C2pRVwRdBV0.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拼多多企业店铺变更法人怎么办(拼多多个人店铺变更主体的办法)

    拼多多店铺主体变更如何处理?拼多多店铺升降级包括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本次我们就为大家介绍拼多多店铺主体变更&升降级问题处理方法,帮助商家解决疑惑。场景一:主体变更(一)个人店入驻人更换处理方法:目前不支持更换入驻人,若涉及入驻人去世需要继承店铺,可按以下流

    2024-12-11 05:17:04
    92 0
  • 淘宝分销主要以什么为主体(常见的三种分销方式)

    淘宝客发展到今天,已经延伸出多种分销模式和代理制度。目前市面上最为常见的一淘、花生日记、粉象生活、好省,在分销模式和代理制度的设计上,便各有千秋。一淘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促销类导购平台,用户在一淘内按流程下单购买即可获得返利。一淘的佣金等于商品佣金比例(与

    2024-12-11 04:07:45
    37 0
  • 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包括哪些

      单位犯罪是我国中也会出现的犯罪情形,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区别就在于,二者的犯罪主体是不同的,前者是单位后者是个人,是有着不同的刑事责任的,那么今天就跟法务时刻小编一起来看看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包括哪些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是怎样吧!   一、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包

    2024-12-11 04:02:35
    45 0
  • 如何界定渎职罪的犯罪主体

    的都包括哪些 法律常识: 渎职罪的主体包括以下人员: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在依照法律、法规(律师工作站www.lawyerzheng.net)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4、虽未列入国家机关

    2024-12-11 04:02:27
    61 0
  • 司法解释的主体

    律师解答 司法解释的行使主体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监督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等法律规定,严格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行使司法解释权

    2024-12-11 03:55:34
    42 0
  • 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有哪些(制定行政裁量权基准的主体)

    摘要 在我国,在经历了十余年的地方实践探索和积累之后,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34条首次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纳入法治轨道,以中央立法形式对裁量基准的设定义务和公开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及时回应了理论与实务界的诸多争议,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设定义务上,与已有

    2024-12-11 03:50:12
    47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