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法务时刻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4比尾巴教案(共3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法务时刻网还可以找到更多《2024比尾巴教案(共36篇)》。
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36篇《比尾巴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
篇一:比尾巴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2个偏旁。会写“长、比”等4个字和竖提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问号、句号。学会朗读问句,懂得回答问题要完整,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问句、答句,理解“长、短、弯、扁”等字的意思。
2.注意人字头和八字头的区别。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2个偏旁。会写4个生字和竖提1个笔画。(重点)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森林王国情景图。
2.师导入故事: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小动物们相约到草地上玩捉迷藏的游戏,小熊在数完10个数后,便开始寻找躲起来的小伙伴。(课件出示:与课文里动物一致的小动物的尾巴)小熊挠挠头,不知道这些尾巴对应的是谁了,大家能帮助一下小熊吗?(出示六种动物图片,依次贴在黑板上)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尾巴”是轻声词,师范读、领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边读边圈画课文生字,多读几遍。
(2)与同桌相互检查课后生字的认读,相互评价,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
2.自学检查。
(1)课件出示带生字词组。(请小老师领读,教师正音)
(2)课件出示长句子,教师范读,生跟读。
3.教师读课文,思考: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师补充小结)
三、动动脑筋,自主识字
1.看拼音读词语。(课件出示重点词语)
2.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着重指导“比”字的笔顺:,注意第二笔竖提一笔写成,并组词练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问号、句号。学会朗读问句,懂得回答问题要完整,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难点)
2.背诵课文。
一、续编故事,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2.师生做游戏“我说你做”,学生根据老师指令做动作。
3.我们上节课帮助小熊找到的小伙伴来了一场比尾巴大赛,我们去看看吧!
二、精读课文,细品文段
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比尾巴的情景吧。请大家先自由读一读课文。
1.认识“?”,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
2.师生对读,三问三答。男女生对读。
3.表演读第1、2小节。
师:谁愿意当小猴子、兔子或小松鼠?(让学生自由举手分角色朗读)
4.请同桌对读第3、4小节,读准字音。(让学生自由举手读,师生评议)
5.质疑问难: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出示图片:看看这6种动物,比比谁的尾巴最好看。孔雀的尾巴有很多漂亮的花纹,这些花纹像什么?(眼睛)
(2)用“最”说话。自由举手说话。
6.指导朗读第3、4小节。
三、读读画画,认识动物尾巴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呢?吉吉国王可说了,比尾巴大赛可不是白看的。看比赛虽不要门票,但是小朋友们必须每人画一张画,把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尾巴画下来。你们可以做到吗?
2.让学生自由画画,鼓励学生涂颜色。
[教学板书]
6比尾巴
猴子——长公鸡——弯
兔子——短鸭子——扁
松鼠——像一把伞孔雀——最好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同学们非常喜欢的动物小熊为引,组织“找尾巴——比尾巴——画尾巴”的游戏。游戏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十分高。本课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篇二:比尾巴教案
【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课文抓住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三问三答,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
【学情分析】
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校门,自控能力较差,表达能力还很稚嫩,语言也不丰富。因此,课堂要设计灵活多样.新颖的活动,激发起学习欲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长、比”等4个生字。认识 “提手”旁和“八”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好问句。
3.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 此处隐藏40465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cddC2pXUQBUBlI.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