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很多朋友说自己经常上京东,没有怎么上淘宝,怎么阿里巴巴就比京东强?一般抱有类似看法主要是男生,不怎么关注互联网行业和财经。之前从商业模式上我做过解读为什么阿里巴巴市值是京东的十倍,今天想换一个角度讲。
01
了解京东,就会发现和媒体业务逻辑很像
一般专业媒体他们有自己的记者、编辑、审稿、设计师、首席观察员、主编、总编等等,自己出内容给读者看,可能是觉得只有自己团队写和编,很多领域做不了,流量也有限,满足不了读者多元化的口味,媒体就想邀请一些自媒体来开专栏,一开始双方会觉得合作还不错,媒体丰富了稿源,自媒体也愿意为自己找一个有影响力的背书平台。
但很快问题出现了,有的自媒体写的东西觉得不错,媒体觉得丫的写的什么啊,不给发;有的自媒体写了软文,媒体觉得我要是发了软文,那客户还会找我吗?但自媒体这么努力很多次,怎么投媒体都不给上,就放弃媒体了找其他途径了;媒体这么玩几年发现请来的自媒体都走了,只能跟一些刚刚起步的作者合作;最后发现还是自己的记者内容好把控。
这些年京东就是这么干的。京东做自营,大家觉得又是正品、又可以送货上门,还带发票,感觉体验很爽。这就像很多朋友喜欢看垂直媒体内容,不喜欢看一些信息流平台那样,觉得里面的东西都挑选好了。但是很快就会发现,在京东里你买去买来就那几个品类,很多东西搜不到,商家也没有那么多;这个时候京东也觉得要是一直这么干下去就相当于干线上专卖店,也想做大商场,也想吸引其他商户进来开网店;但京东他自己总是在每一个品类之中优先推荐自营,久而久之,用户觉得“自营的品质有保证又可以有京东快递送”,请来的商户在流量分发上不受待见,反而成为了商城里的“二等公民”,还一堆规矩管着、很憋屈,真正牛逼的就走了,反正我有品牌效益,就像牛逼的自媒体吸引了自己的读者群体,不鸟媒体一样的。京东又不能放弃自营,又不能彻底开放,这这么耗着。
02
聊聊今日头条的模式和媒体的运营差异
今日头条不自产内容的,也不会说咱们请一个自媒体来对Ta的内容进行审核、把关,还自己出选题,每一个内容门类我们选一个主编,事实上也有一些信息流平台这么做,始终超越不了今日头条。今日头条搭建的平台,所有自媒体、内容生产者都可入驻,并帮助自媒体获取流量、与读者接触,获取到粉丝(类似阿里巴巴邀请商户进来,让商户找到自己客户那样),字节跳动的目标是想办法从信息找到合适的人,UGC信息里面也有一些精品,再可以派一些人去识别精品内容分发给阅读需求更好的。
那么内容质量以及阅读品类是如何进行分成和区分呢?
(这个问题很重要类似于各种商品的分类,让商品找到用户)
。今日头条不是采用人工审阅的标准,而是根据各个头条号的运营指数(这个里面是有原创度、活跃度、评论点赞率、阅读完成度、停留时间等等)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cc9AgQ8UABWBldT.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