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燃点、有泪点!电影《1921》:让先辈眼中的星火闪耀在今天人们的心头

视频加载中...

作为今年暑期档的年度大片之一,电影《1921》备受关注,引发青年群体观影热潮,文化传播学者喻国明说《1921》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精彩故事、一种厚重的历史与青春气息交融的全新表达。

7月1日,

影片《1921》全国公映,

我们一起去听听各地观众的观后感受。

?

7月1日上映的电影《1921》作为今年暑期档的热门影片,未映先热,仅预售阶段,票房就已过亿。

记者随机釆访了解到多半观众提前几天就预订了公映票,他们中,25岁左右的青年观众占了半数以上。点映期间,观众王媛希专程从湖北赶到北京,为了在大银幕上第一时间观看这部电影。

湖北观众 王媛希:我从湖北赶过来,其中有一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何叔衡先生他在悬崖上的一场戏,当他转身的那一刻,那一个眼神,还有英勇就义的表情,就令我受到了非常大的震撼。也能够从他的表演当中,感受到当时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后辈为之奋斗终生的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

影片上映以来引发社会各界好评,截至7月11日,电影《1921》票房已超4亿,猫眼评分9.4分,淘票票评分9.2分。

有网友评价,通过影像的方式去还原100年前的热血青年,为了这个国家去奋斗和抗争的经历,让吾辈了解革命先烈们的事迹,我辈自当继续传递“火种”,传承先辈们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力前行!

北京观众 黄娟: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非常骄傲,真的非常非常震撼。里面故事、人物、情节演得非常非常地好。有一句台词,我们用的火柴都是日本制造的,但是现在我们的新中国有我们的,不仅有火柴,还有火箭,这是让我更加震撼、感动的。

北京观众 陈宏娣:在整个两个多小时的观影过程里面,像坐了一台时光机一样,好像我自己也穿越回了100年前的中国,跟着李大钊先生、陈独秀先生、何叔衡先生,跟他们一起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看到那样的中国。

《1921》其中的一条主线是李达和王会悟夫妇。影片中,这对革命夫妻天台谈心的戏份,击中了很多人的泪点。当时,李达讲起以前抵制日货时的经历,感慨偌大的中国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用哽咽的声音为妻子唱起了《国际歌》……这场感情充沛的戏,是演员黄轩与倪妮的即兴表演。

上海观众 王倩:印象最深的就是李达和王会悟在阳台上唱《国际歌》的,那个是全片的泪点,也是让我觉得无论是演员还是整个影片想传达出来的一种内核,就是坚毅起来,一定要有一种信仰是值得我们去为之奋斗的。

让这部电影给更多年轻人提供一个回望百年征程、读懂百年初心的机会,正是导演黄建新的创作初衷之一。

作为监制兼导演,相比十年前群星闪耀的《建党伟业》,《1921》的故事线更为集中,《建党伟业》的叙事线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直到中共一大召开,《1921》则紧紧围绕1921年13位年轻人在上海开天辟地的创举展开。

电影《1921》监制兼导演 黄建新:我们就说我们是拍的2021年的《1921》,就是用今天我们所有的电影方式,然后利用今天的价值观、正确价值观跟过去的重合,去表达一部电影,他才会觉得跟你沟通没有障碍,然后那些人是生动的,我刚才讲了,大家都会感动。

在四年多的剧本创作过程中,电影策划编剧团队走访了日本、欧洲多国的早期革命发源地,在欧洲和日本的档案馆中,主创们还查找到许多珍贵的党史资料。结合史料,编剧团队反复打磨人物性格。

电影《1921》制片人 任宁:通过两三年挖掘史料,编剧包括各个党史专家不断去开会去研究这些史料的过程,然后又一遍一遍推翻原来的稿件,重新去架构故事人物,中间也换过三次编剧团队,因为也希望不断地给这个故事带来新意,最后起用的也是非常年轻的85后的团队。

研究大众传播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喻国明在观看完首映后,发表了一篇影评,让他最为触动的是毛泽东在街头奔跑的场景,他认为,影片中富有诗意和激情的年轻化叙事方式将厚重的历史与青春气质完美融合,通过这些日常化的表达,拉近了历史大人物与今天年轻人的心理距离,有一种可亲可近的质感。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喻国明:用很年轻的这些演员来演出他们自然流露出来的情景体系,它在这样的一种多种多样的青春气息当中来描写一个党的诞生,表现了共产党是一个喷薄而出的新生事物,有着无限的想象力和这种锐意进取的创新改革,发展的强大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一点是相当突出的。

《1921》以清亮的透明感为美术底色,描绘出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与影片多线索的快节奏叙事形成呼应,不同于以往历史题材影片里常见的厚重感,这也正是摄影指导曹郁力求突破的地方。

电影《1921》摄影指导 曹郁:《1921》,它本身我希望它还是很像那种上世纪20年代,大概二三十年代西方一些印象派画的风格,它有它一部分强烈的色彩,但是它也有一种透明的感觉,所以大概是往这个方向去走。因为我觉得这个会比较年轻一点,而且没有那么沉重。

7月1日当天,电影《1921》主创团队重回中共一大会址,举办了七一首映仪式,导演黄建新将电影《1921》的拷贝盘赠送给中共一大纪念馆,影片将在馆内长期放映。

从上海,到西柏坡、长沙、武汉、重庆,再到延安……一个多月来,《1921》主创团队追随革命先辈走过的光辉足迹,近距离感受党的初心使命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也借由电影《1921》将革命精神传递给更多的观众。

电影《1921》出品人 程武:作为中国电影人,以光影艺术把百年前革命先驱们的初心,带给当下尤其是青年一代观众,让更多人在历史的回望中获得激励和鼓舞,既是我们的光荣,更是我们的时代使命。

看完电影《1921》,有人因为中国有了自己的火种而心潮澎湃,也有人看到先辈们“不惜惟我身先死”的牺牲而眼泛泪光。多位影人评价,《1921》的创新性表达,是新主流大片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深度融合上的一次成功实践,让今天的观众触摸到百年前的历史温度,让先辈眼中的星火能够闪耀在今天人们的心头,这是创作者的初衷,也是观影者的心声。(总台记者 桂姝蕾 满建锋 宋亚伟 殷渤栩)

(编辑 舒柳柳)

本文来自央视新闻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c80B2pVVgRRBVQ.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1月03日
下一篇 2025年01月03日

相关推荐

  • 连续8天都拿下冠军,《1921》凭什么能让人“痴迷”?

    7月份暑期档火热开启,第一波院线火拼得如火如荼。电影《1921》6月底开启点映,仅用4天时间就拿下3亿票房,上映以来更是创下了连续8天拿下单日票房冠军的成绩。影片受追捧的背后,激昂热血的主旋律元素无疑是一大原因。但从内容本身出发,真正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的根本原因还

    2025-01-07 18:51:01
    74133 0
  • 文艺百家丨电影《1921》:基于史实史料的主流叙事与创新表达

    电影《1921》集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和观赏性于一体,以跨越时空的影像对话、基于史实史料的主流叙事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成为新主流电影创新探索的成功范例。跨越时空的影像对话,为年轻人构建读懂百年初心的场景《1921》中的人物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之交的“90后”和“

    2025-01-07 09:09:02
    571 0
  • 11天票房破4亿,《1921》罕见的真实感,看得我血脉偾张

    《1921》,几乎是今年必看的电影。黄建新第一次接到《1921》的项目,也是头大的。在中国第五代导演中,他是最有能力驾驭宏大历史题材电影的导演。我们熟悉的“大业”三部曲,便是出自他手。这里面的每一部,都是学中国历史的必看片。那为啥到了《1921》就犯了难?因为他发现,

    2025-01-05 21:00:02
    31616 0
  • 电影《1921》

    #电影1921#《1921》该电影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中担起了救亡图存重任,让中国革命前途焕然一新的故事。电影围绕“中共一大”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展开,讲述平均年龄只有28岁、为一个共同目标和理想奋斗的热血青年相聚上海,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创立

    2025-01-05 13:27:02
    192 0
  • 超前揭秘!2021的《1921》,是如何拍成的?

    文 | 阳山桃编辑 | kino6月25日,《1921》就要开启首轮为期3天的点映了。这部集合了内地一线年轻力量的影片,也将成为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来之际的惊喜之一。 从《建国大业》到《建党伟业》,观众们熟悉了在恢弘史诗中寻找熟悉演员面孔的模式。而从《建军大业》到《

    2025-01-05 09:30:01
    4277 0
  • 电影《1921》正式定档7月1日,6月25日起全国点映重返“开天辟地时”

    没有火种就成为火种,没有组织就建立组织。今天,电影《1921》发布“火种”版预告片,并宣布影片将于7月1日正式上映,6月25日至27日进行全国点映,影片现已开启预售。《1921》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拍摄,黄建新监制并执导,郑大圣联合执导。影片聚焦发生在1921年前后的故

    2025-01-05 06:51:01
    2070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