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客体应当是在我国享有专利的有效专利。存在违法行为,即行为人未经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拥有专利权。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其专利。
一、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有哪些
我国《专利法》规定,未经人的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就是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具体表现为:
(1)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为生产经营的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2)假冒他人专利与冒充专利。即违背专利权人的意志,以欺骗他人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通过广告宣传或者其他方法,将自己的非专利产品谎称是利用专利技术制造的产品。
间接侵权是指教唆、帮助、诱导他人实施专利侵权的行为。国际上已有不少国家的专利立法或司法实践对间接侵权作了规定,诱导他人侵权以及为他人侵权作准备的,承担侵权连带责任。我国现行专利法没有规定专利间接侵权行为,但随着我国专利侵权案件的增多,间接侵权也逐渐出现,人院已受理了多起间接侵权的案件。
二、有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怎么处理
当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发现有侵犯自己专利权的行为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确认侵权事实的存在并分析自己专利的可靠性。
对侵权的标的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取得证据,以确定侵权事实的存在。同时要仔细在确定自己的专利权是否存在被宣告无效的可能。
2、查清侵权的具体情况和遭受损失的程度。
即查清侵权行为人所侵权的程度,包括生产规模。使用情况。销售渠道。销售数量。价格。据此测算出所受经济损失的额度以及侵权行为人的单位,姓名,地址等等。
3、决定对策。
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采取相应对策:
(1)若自己有能力实施或已实施,并希望继续独占市场的,应采取坚决制止该侵权行为的措施,根据掌握的确凿的证据所测算出的经济技术益损失程度,坚决要求予赔偿;
(2)若自己不具备实施能力,或虽自己能够实施,但仍希望他人有偿实施时,可通过程序补订许可证合同,把侵权行为转化许可实施协议。
4、可以采取的具体步骤:
(1)自己或代理人一道直接与侵权交涉,在不损害自己权益的情况下协商解决;
(2)如协议不成,又确有必要,可请求专利管理机关予以调处;
(3)若对专利管理机关的决定不服,可在限定的期限内向人法院起诉。
在实践中,常见的专利侵权主要有两种类型。只要行为人具有其中之一,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法务时刻来源链接:https://www.jiwenlaw.com/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c7bC2pSVQZSAlY.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