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时你们对“不可撤销未删减”大体比较看重,看官们都想要知道一些“不可撤销未删减”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有关“不可撤销未删减””的相关文章,希望我们能喜欢,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肖潇 北京报道
在接入DeepSeek斩获大批流量、拿到苹果应用商店“销冠”后,腾讯元宝引发舆论漩涡。
争议核心是腾讯元宝的《用户协议》。其中一项条款约定,对于用户向腾讯元宝输入的内容,腾讯可以获得几乎所有场景的使用权,且授权是“无地域限制的、永久的、免费的。”
3月1日到3月5日之间,元宝《用户协议》三次修改,调整了腾讯对输入内容的使用范围、授权方式。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在朋友圈回应道:“非常抱歉给大家造成困扰。使用元宝时输入和输出的内容,权利归您或相应权利人所有人,使用元宝并不会改变归属。最新版本已经增加数据管理功能,相关内容都不会用于大模型优化。”
目前,腾讯元宝的页面新增了“体验优化计划”开关,关闭后,用户输入的内容将不再用于训练AI。21记者在3月5日核实,默认情况下该开关为关闭状态,用户需手动开启。
多位有互联网法务经验的受访者告诉21记者,此类条款在互联网平台中较为常见,多家国内大模型产品的《用户协议》都有类似约定,主要目的是用输入内容来“优化大模型”和“营销宣传”。用户不必担心公司擅自拿自己的内容去出版牟利,但内容一旦被用来“优化大模型”,往往意味着不可撤销和追溯,商业隐私和个人隐私问题更值得留意。
“腾讯元宝”去年5月正式上线,是腾讯基于自研“混元大模型”开发的AI助手App,整合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信源。今年2月初,腾讯元宝宣布接入满血版DeepSeek,一个月内日活用户突破百万,近日更是冲上苹果应用商店免费下载榜第一。
随着大量新用户涌入,有人开始注意腾讯元宝《用户协议》的问题,尤其是两项知识产权的约定:
5.3 您上传至本服务平台的内容的权利归您,或依法享有该知识产权的权利人所有。
5.4 针对您上传至本服务平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作为提示词的文本或其他一切用于协助腾讯元宝产生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提示性内容)以及您使用本服务生成的内容,您授予腾讯公司及其关联方一项不可撤销的、可转让的、可分许可/再许可的、非排他的、无地域限制的、永久的、免费的许可使用权,以使我们对您上传的内容以及本服务生成的内容进行存储、使用、复制、修订、编辑、发布、展示、翻译、分发上述生成内容或制作派生作品等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模型优化、学术研究、市场营销、用户调研),以改善本服务及/或腾讯的产品。
“条款5.3是让用户放心,你提供的内容,版权还是你的;条款5.4则是希望你提供的内容也能给公司创造一点经济价值,比如训练大模型,或者用到大模型宣传材料上。”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识产权律师游云庭说。简单来说,两项条款分别指向用户内容的所有权、使用权两种维度,本质并不冲突。
而问题在于,条款5.4的使用权授权范围太广,几乎不设边界,导致不少用户开始担忧:自己上传的内容会不会被随意使用?
有用户提出了一种极端情境:如果用腾讯元宝润色一篇10万字的小说,哪怕只是让AI找出错别字,当小说发出去的瞬间,内容就不受自己控制了,而是腾讯有权对其增删改、发表出版。
“一般不会这么做。” 北京市隆安 (广州) 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伯阳解释,如果平台直接拿10万字小说删减后出版,这种行为明显超出了“改善服务或产品”的范畴,属于侵权行为,而非正常授权。游云庭也认为,如果真实发生这种情况,“用户去起诉,法院肯定会支持用户,平台不太可能靠这类协议侵占用户版权。”
事实上,许多互联网平台的《用户协议》中都能看见类似条款。例如,番茄小说、晋江文学城等创作型平台的协议赋予了平台广泛的使用权,最常见的一类表述是:“平台拥有您发布内容在全球范围内、免费、非独家的多种权利,适用于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制作衍生品等。” 长期以来被不少用户质疑为“霸王条款”。
从平台角度来看,该授权条款的设计,更多是出于法律和运营的考量。李伯阳说,互联网平台的服务往往覆盖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如果每次都要逐一获取授权,操作成本过高。所以会通过约定一揽子授权,尽可能便利公司自身的合法使用。
但站在用户的视角,这样的协议文本显然过于宽泛,缺乏必要的边界。不仅未对平台的具体使用行为做出足够限制,也容易引发误解,疑惑“平台是不是要把所有权利都拿走”。游云庭提到,像本次引起争议的《腾讯元宝用户协议》,虽然腾讯直接侵占用户版权的风险不大,但“从条款设计上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在3月4日最新版本的《腾讯元宝用户协议》中,腾讯删掉了“不可撤销的、可转让的”表述,并把腾讯对用户输入内容的使用范围从“包括但不限于模型优化、学术研究、市场营销、用户调研”减少至只剩“模型优化”。同时,增加了“体验优先计划”,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允许腾讯使用自己的输入内容。
5.4 如您主动加入我们的体验优化计划,帮助改进和优化本服务,您同意授予腾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一项免费的、非排他的许可使用权,以使我们对前述内容进行处理。您可随时通过"设置-数据管理-体验优化计划"调整前述授权,关闭“体验优化计划”后,您后续使用本服务上传内容和生成内容将不会用于模型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仍然保留对用户上传内容的一部分使用权,即“模型优化”。所谓模型优化,可以简单理解为,用户输入内容会成为AI的“错题本”,让AI理解哪些回答对用户更有帮助,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用户更喜欢什么样的回答方式,从而提高自身能力。
而21记者注意到,这几乎是目前所有主流AI产品《用户协议》的通行约定。
例如,字节跳动的豆包、月之暗面的Kimi的《用户协议》表述与腾讯元宝的旧版类似,授权范围覆盖全球、永久且可转让,除了用于大模型训练,还可能用于品牌宣传与推广。
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是目前少数允许用户手动管理授权的AI产品之一。大部分AI产品的用户若想拒绝内容被用于“优化模型”,往往需要手动发送邮件申请,流程复杂。
尽管这些AI产品《用户协议》协议普遍强调:“用户在应用中输入的任何内容的版权均仅归原作者所有”,但宽泛的使用权范围、复杂的拒绝机制,让这层“所有权保障”显得有些空洞,也依然是用户最核心的顾虑。
类似的情况已经在国内发生。去年,番茄小说就因为协议问题引发了创作者集体抗议。在作者签约的《AI训练补充协议》合同中,番茄小说笼统解释自己的使用范围为“任何技术下的AI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乃至是“其他任何新技术的研发场景。” 这引发了作者圈内的广泛质疑,担心AI会提取他们的大纲、直接生成文章,进而取代人类作者。不少创作者因此解约并离开平台。
“腾讯元宝《用户协议》的新版本把使用范围限定在大模型优化,直接降低了平台擅自滥用的风险。”李伯阳特别提到,默认不勾选授权,确实值得肯定和其他平台借鉴——这一点在当前的国内AI产品中并不常见。
但另一方面,就跟其他AI产品的《用户协议》一样,“模型优化”仍然是一个较为宽泛的定义,并不能完全打消外界顾虑。因为一旦信息被用作AI模型的训练素材,用来“改进模型和服务”,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都可能会转化为AI回答他人问题时的知识来源。“AI的特性就决定了,大模型可能会生成与我们输入内容非常相似的输出。”
李伯阳表示,用户提供给AI的内容,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出现在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这种情况并非公司“主动侵权”,而是大模型的技术局限,目前仍难以完全规避。更重要的是,授权一旦生效,用户的内容便进入了AI训练的“黑箱”。尽管不少AI服务商表示会采取技术手段过滤敏感信息,但平台是否严格遵守承诺,仍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管,法律追责同样面临困难。
在向AI提供涉及商业价值或个人隐私的内容之前,李伯阳建议普通用户最好谨慎评估风险。“与其寄望于企业自律,不如从源头控制输入内容。”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文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ba2B2pUUAJVAl0.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