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杀菌原理培训总结 第1篇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各种可用于物料分离的膜相继出现,膜分离技术已在食品、生物制药等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生化物质的提取、纯水的制备、果汁的浓缩等。膜分离过程根据推动力的不同,大体分为两种。
类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过程,如超滤、微空过滤、反渗透;
另一种是以电力为推动力的膜过程,称为离子交换,如电渗析。膜过滤除菌技术具有耗能少、在常温下操作、适用于热敏性物料、工艺适用性强等优点,其应用前景广阔,现已广泛用于食品、生化、制药、乳品、果汁等的过滤除菌。食品工程中的杀菌技术还很多,如二氧化氯杀菌技术、氯气杀菌技术、电子灭菌技术、加热与加压并用杀菌技术、加热与化学药剂并用杀菌技术、加热与辐射并用杀菌技术、静电杀菌技术等,这些技术正在得以研究和应用。
食品杀菌原理培训总结 第2篇
微波对微生物致死效应有两方面的因素,即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效应是指物料吸收微波能,温度升高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非热效应是指微波形成的电磁场使生物体的极性分子产生强烈的旋转效应,使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失去活性或破坏微生物细胞内的酶系统,造成微生物的死亡。微波杀菌具有穿透力强、节约能源、加热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而且微波杀菌便于控制,加热均匀,食品的营养、成分及色、香、味经杀菌基本接近食品的天然品质。微波杀菌主要用于肉、鱼、豆制品、牛乳、水果及啤酒等。
食品杀菌原理培训总结 第3篇
通过热蒸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灭微生物方法。湿热穿透力强,灭菌效果较干热好。主要以水(也有用水蒸汽)为加热介质,杀菌温度在100℃或100℃以下,用于酸性食品或杀菌程度要求不高的低酸性食品的杀菌。杀菌时罐头处于常压下,适合于金属罐、玻璃瓶和软性包装材料为容器罐头。杀菌设备有间歇式和连续式的。
①煮沸或流通蒸汽灭菌:常压沸水和蒸汽的温度是100℃,一般30-60min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完全杀灭芽孢。此法适用于不能高压蒸汽灭菌物品。
②低温间隙灭菌(巴氏灭菌法):先用60-80℃加热1h,然后置20~25℃保存24h(或常温过夜),使其中残存的芽孢萌发成繁殖体,再用以上条件灭菌,如此反复三次。本法适用于不耐高温或高温下易变质的物品,但很费时。
食品杀菌原理培训总结 第4篇
高静水压技术是利用水作为媒介向产品传递压力,作用于非共价键,破坏高分子物质的结构,引起物质改性,以达到灭活大多数致病菌和腐败菌,使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变性失活的目的,而对于小分子物质如多酚、维生素、氨基酸、风味物质等的影响较小。
HPP 技术具有绿色、高效、环保、作用温度低、作用部位均一的特点,已被应用于加工海鲜、乳化型肉制品以及各种果汁等,杀菌效率主要取决于压力、时间、温度和微生物的抗性。
非热杀菌技术能够在较低温度下灭活微生物,但 这些过程需要较高的处理强度。为了在较低的工艺强 度下增强抗菌效果,可以将非热技术与传统的保存方 法、抗菌剂或其他非热处理相结合。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b65C2pRUQldDVw.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